“Rain,rain,go away,come again another day!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 教室里传来阵阵歌声。本期的英语教育戏剧培训就从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童谣开始。在今天上午的课程中,刘铭冈老师带领学员们唱着童谣,体验《花衣魔笛手》这个故事,学员们都沉浸其中,感受戏剧活动的独特魅力,学习寓言和童话故事的讲述方式。
刘铭冈
戏剧导演/教师,致力于戏剧美育,倡导“以艺术唤醒心灵”。作为特聘专家,创办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人生戏剧社,长期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北京市教委行知计划、北京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立德树人计划、广州珠江计划等项目戏剧导师。多部原创作品在国家级戏剧节展演。
琴声叮咚,夕阳给教堂和市政厅镀上一层金黄色的光芒。如同老照片的滤镜,面包店的香气,破旧风琴吱呀作响,市场上的鱼儿活蹦乱跳。快乐、富足是这里的关键词。刘老师用琴声,歌声,环境声一步步把我们带入这个中世纪欧洲小镇,学员们也一步步成为小镇里的一员。
然而由于小镇居民们的浪费,小镇上爆发了鼠疫。镇长放出悬赏令,征集能够消灭老鼠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将步骤一一拆解,环环相扣。从富足的生活到攀比浪费,再到过度的垃圾引发鼠疫,最后通过居民大会募捐来表达人们的贪婪,草蛇灰线引出魔笛这一角色。
镇长和居民们承诺,魔笛手如果能成功,将赠予1万金币的报酬。刘老师教师入戏吹着笛子,将老鼠引入了大海。但这时镇长和居民们后悔了,以各种借口拒绝付钱,魔笛手一气之下吹着笛子,吹着笛子,带走了全镇所有的孩子。最后,刘老师创设一年后的情景,引导所有居民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引出后悔、思念等情绪,并将情绪实体化创设人体雕像,为故事留下最深刻的情节。
在《花衣魔笛手》这个故事体验中,刘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情景创设的重要性,运用各种手段挖掘和补全背景,设置可延续的人物和情境,使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能层层递进,学员们能够自然而然的走进老师布置的陷阱中,达成学习的目的。
下午的课程是由北京教育学院王秀荣老师和张洲老师带领学员们体验“偶”的魅力。首先,王老师带领学员们发挥想象力,给一条丝巾赋予了五花八门的意义:遛狗的绳,耳饰,吊床,成群结队的沙丁鱼,斗篷,清明上河图,蚕茧…… 由此引发学员们思考物品和道具在使用时可以超越他们本身成为表演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紧接着,王老师和张老师带领学员们有感情朗读课文。张洲老师借用“I never said she stole my money”请老师们7人一组,结合不同的重音,读出不同的意思。而王老师借助巨型骰子,巧妙的将各种情绪(难过、高兴、生气、兴奋、平静、愧疚)与朗读结合。随着骰子落地,大家用相应的情绪朗读课文。
图为学员教师们分组练习情绪朗读
然后,王老师为学员们讲述了“偶”这一戏剧道具。从戏剧的表演形式到偶的类型,王老师借助《拇指姑娘在哪里》《皮得和保罗》进行手指练习,带领学员们感受不同情绪的偶,生气的偶,开心的偶……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利用报纸制作偶,并小组合作为“偶”编对话。通过纸偶,布偶,布偶,手偶,木偶等道具以及手部的动作,为偶注入生命展现有趣的故事。在欣赏完皮影制作视频和自制葫芦娃皮影戏影片后,学员们利用手边的工具重现了袜偶版三只小猪,纸偶版灰姑娘,皮影版白蛇传,纸箱剧场之小红帽等经典故事。
最后,王老师和张老师鼓励大家大胆尝试将各种形式的“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期待大家能够一起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找到对教育戏剧新的感悟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本期的教育戏剧课结束了,大家一起成长,一起感受戏剧的魅力,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文字:冯意然
图片:孙悦、张洲
责任编辑:冯意然、孙悦
总编审:柯丹、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