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梦——高二(1)班 要荣珊

浮笙若夢
创建于2023-05-30
阅读 2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再游南京,感情是不同的。

小学时曾和同学一同到南京游玩,到现在只记得一路上吃吃喝喝,好不快乐。

而如今,通过书本的阅读,我对南京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它令我可歌可泣,在赞美赞叹的同时,多了不少对南京千百年历史变迁的哀叹。

一下火车,我便体会到了何为“惠风和畅”,风中掺杂着独属于南京轻柔温暖的气息,不然怎么说南京是“江南佳丽地”呢?连风都是温柔的。

到南京研学的第一站便是我期待已久的阅江楼。

阅江楼是中国十大名楼之一、江南四大名楼之一,更有“江南第一楼”的美名。亲至此地,果然不同凡响——素雅的石阶与红墙青刻相得益彰,我兴冲冲就拿起了我的南京名胜小地图来圣地巡礼、打卡拍照。

登上一级级石阶,终于走近了阅江楼,于是乎这山巅名楼唤起了我读书的记忆,催促着我赶快登楼远望——

我还想到左思那篇《三都赋》:“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

我想已经没有任何语言能再形容登楼而望之景了,它们简直相互印证、相互赞美。


同样迷人的当然还有“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 了!

在书中看到的描写其实写的是秋季栖霞山的景色,不过在炎炎夏日仍有橙红的枫叶,已是美极了。若是赶上深秋时节,想必那定是一片烈火如歌的阔大盛景。


我们在中间的行程来到了紫金山天文台、总统府、六朝博物馆、中山陵和中国科举博物馆。

“紫台”,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古代近代的天文仪器。尽管年代久远、尽管材料并不先进,但其与现代仪器几乎分毫无差的精确度,让我不禁赞叹祖先与前辈的智慧。“十年磨一剑”“团结协作,拼搏奉献,求真务实, 不断创新”“矢志贝星 见微求源”,这是紫台工作者蕴含的宝贵精神品质,更是我辈后人应当继承的高尚品格!


来到庄重典雅的总统府,伴着斜斜密密的小雨,更显历史的沉重。众多伟人来与此地,扛起救国重任,下达一个个严肃可达的要令,向着希望的曙光不断前进,将中国这沉睡的雄狮慢慢唤醒,直至今日的繁荣富强。


六朝博物院中的青瓷给我极深刻的印象。六朝都是短命而又混乱的王朝,我向来不喜欢,但六朝的青瓷仿佛“出淤泥而不染”,在战火中一枝独立,清新高洁。六朝青瓷以青莹的釉色和丰富的造型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这种来自青山绿水之间的莹润釉色深受当时世人的青睐,反映出了六朝崇尚自然、明朗沉着的美学趣味。也让我在时代的混沌中感受到一丝的清明。


漫步在林荫小道中,感受空气的清新、丛树的静谧,让我深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而这茂密的丛林尽头便是中山先生的陵墓门前。步至中山陵,映入眼帘的就是“博爱”的匾额,这是中山先生终生践行的理念。我缓缓向上走着,一步一步感受着修建者们为孙中山先生搭起的阶梯,在中途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墓碑。再往上的五大段石阶,高高抬奉者中山先生的铜像,并在上方镌刻着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值得一提的是,这极为陡峭的五段石阶象征着五权主义,我三步并作两步迈过一级级石阶一直冲向高台,双腿酸软无比但从未想过放弃,直到登顶回望,俯瞰芸芸众生一般,仿佛中山先生也是如此看着他想拯救的人民,现在看到国家富强,中国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想必是十分欣慰的吧……革命的道路蜿蜒曲折,但前途光明璀璨,如今的盛世就是对像孙中山一样等伟人的努力最好的回报!


“秦淮河上总有一个名字来作为时光的标志,陈圆圆之后是柳如是,柳如是之后是董小宛,这些倾国又倾城的名字永是伴随着战乱和时代的更迭,但又仿佛离世绝尘地隔于动乱。它们是舞低杨柳楼心月,也是歌尽桃花扇底风,它们凝聚成秦淮河宁静蜿蜒的河道,优美地流过明的兴亡、清的起落,为一朝又一朝的繁华献上夜夜笙歌……”

在去往南京的火车上,我读了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人》,尤其是前几篇始终围绕着“金陵王气”与“金陵亡气”的话题,打破了我对南京是温润的江南水乡的刻板印象。先前认为南京是“曾少年听雨歌楼上,听秣陵城中说平康”的悠扬舒畅;深入了解发现是“炮火隔了岸,便依稀似烟火”的动荡不安,是将倾大厦、飘摇山河。于是带着这般沉重的心情、怀揣着崇高的敬仰,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凭吊、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记……

我来到这里,脑中不禁猛地想起在书中看到的国民政府于1932年元月淞沪危机时电联全国的《告全国将士电》,号召全民抗战:“我十九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视信义之暴日相周旋。”

不仅仅在淞沪危机时,在雨花台、在南京大屠杀中,我大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如此之将士,他们虽至死仍愿赴死,何愁难以复国?!十万般患难的中国,在这样为国奋战的英雄们浴血奋战的拼杀下,终是活了过来!感谢你们!让数十年后的我们能够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

我始终记得,我们能有光明璀璨之今日,自然是有人将身赴死以换取。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有一面墙上挂着些许幸存者的照片,可是有些人的相框灯已然熄灭,只剩下零星几个在整个场馆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可即使是微弱的光,也照的我眼睛发酸、涌出眼泪。他们是时代的印记、是历史的记忆……就剩下了几个啊……


“钟鼓将将,淮水汤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先人之德,没齿难忘。”

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才能不辜负他们的血泪。


南京的古昔与现今差别太大太大了。

古时这座城市历经江南的月,秦淮的风,胭脂蘸酒,花容浸泪,万众浴血,炮火硝烟,我们都不曾知晓。

我们只知这青山绿水里,眠这忠骨,宿着英魂,金陵情韵有柔肠,亦有铿锵,自六朝始,而绵绵以永……


THE END

-----------------------------------------------

部分引用出自《1930来的先生》《玲珑月》《南京人》

阅读 2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