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大运河历史变迁 观运河之心戴村坝——济宁市普育回民小学工会实践活动

栗子
创建于2023-05-30
阅读 26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5月20日济宁市普育回民小学的老师们在学校工会精心细致的组织下,走进风景旖旎山东“运河之心”戴村坝参加实践活动。

  参观戴村坝博物馆,在讲解员老师的解说下,老师们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刻地认识了这座具有古代最高水利科技成果的戴村坝水利工程。

  作为历史的记录者——戴村坝博物馆,坐落在戴村坝南侧,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依托水工文化遗迹遗物,通过遗物展厅、模型展厅、图片展厅、引水展览厅、3D影院等,向游客集中展示戴村坝的历史、价值、功能、作用以及京杭大运河的灿烂文化,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水工文化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戴村坝坝底的木桩浸泡在水里600多年都没有腐烂,古人在每一根木桩的底部都裹上一种锥形的铁角,木桩的表皮也都进行了皮烧碳化处理,用火把里面的水分都烘烤干净,所以才会浸泡这么久都不会腐烂,而且会更加坚固!从这样一个细微之处也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后辈传承和发扬!“日间帆樯如林,夜来桅杆似火。”600年前,这里船舶云集,商贾不断。古人用智慧创造了跨越时代的奇迹。虽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任洪水千磨万击,至今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怀古思今,真是令人浮想联翩。

  戴村坝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是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东省唯一“国家水情教育基地”,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站在戴村坝观景平台上,立刻就会被其磅礴恢宏的气势所折服,戴村坝将坝上的大汶河和坝下的大清河拦腰分开,坝上碧波万顷,横无际涯。当碧水翻越戴村坝时,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瀑布,激流奔涌,飞翠溅玉,跌落坝下的消力池后,激起朵朵水花,大坝过水,非常壮观!

  老师们实地观赏了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戴村坝。在欣赏景色的同时,感受戴村坝在大运河中的地位和作用。虽历经数百年,任洪水千磨万击,今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这充分表现了以白英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对治水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连自称通晓水文的清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叹服:“此等胆识,后人时所不及,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准也。”

  接着老师们来到了大运河南旺水利枢纽博物馆。戴村坝与南旺分水龙王庙相距百里,但它们却是遥相互应的一个工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博物馆内主要是一些图片和说明,形象具体,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让人较详细了解了分水龙王庙的前世今生,感叹之余,不免唏嘘不已。京杭大运河在这里形成了“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分水奇观!

  南旺分水龙王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代又不断增建,渐渐形成了众庙集聚的建筑群落,包括龙王庙大殿、禹王殿、水明楼、宋大王祠(宋礼)、白大王祠(白英)、关帝庙、观音阁、莫公祠、文公祠、蚂蚱庙等十几处院落。我们现在看到临河的那一片残垣断壁,也是当初殿堂建筑的遗迹。讲解员幽默风趣讲解关于“南大坝”的民间故事,让老师们印象深刻,收获颇多。

  本次工会活动以运河文化为中心,旨在使教职工们感受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工文化起源发展,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拓宽了教职工眼界视野,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工会其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沟通了党、干、群的关系,同时体现学校和工会切实的关怀。济宁市普育回民小学的教职工们在整个行程中,互帮互助,心情愉悦,不仅心灵得到碰撞,彼此之间沟通交流也得到了加深,团队凝聚力提升。

撰稿:李盈

审核:孟凡奎

阅读 26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