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麦客”这个词已经倍显陌生,虽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机手,但依觉“新麦客”更加贴切。
每每见到他们,总是一副双脚沾满泥土,衣衫被汗水浸湿的匆忙摸样;夏收秋收的农忙季,想见上一面大概率还要提前预约。
为了长足发展,前些年单打独斗的他们,现在多数抱团取暖了,主要方式是成立或加入农机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全镇初具规模的合作社6家,综合实力而言,益农、军喜、刚强位列3甲,核心人物架构可概括为父子档、夫妻档(益农为父子档,其余为夫妻档)。
记得初次打交道的合作社是军喜,2021年6月的一个初夏晌午,刚刚分管农业工作3个月,在西沟村小麦测产现场,聊起小麦的品种、特性、特征,合作社负责人安军喜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虽然身在农村,长在农家,但仍不免汗颜。
时间长了,其他的合作社也日渐熟络起来。
或许因为包联老官庄村的缘故,和益农接触多一些。益农位于塔儿山脚下工农业融合发展、多业态齐头并进的人口大村——老官庄村,但这并非予人印象深刻的主要原因。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农机合作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种表彰和荣誉,含金量最高的莫过于201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2021年,我县迎来数十年不遇的强秋汛,阴雨连绵数日,地里泥泞不堪,已经习惯机械化收割的农户不得不抢抓雨停的空档到田间抢收,但对种粮大户,耕地多的、缺劳力的农户来说,可谓是心急如焚,全镇4万亩玉米全线告急。
镇村干部现场查看抢收抢种工作
镇党委、政府同样焦急万分,召集了6家合作社负责人共商对策。会场氛围一度沉寂,“我觉得可以改装农机,后轮加两个轮子可以减轻机身重量”,益农合作社负责人王述民打破了沉默。
说干就干,第二天下午,我们在益农和军喜合作社看到了改装后的新车。
加装车轮增加受力面积
接下来,市、县其他农机合作社闻讯纷纷前来观摩,为了方便大家,镇上专门拍了车轮改装小视频。
有了“新武器”,抢收工作阔步前进,除个别受损严重农户外,多数农户的玉米收成反而多于往年。
面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这一新事物,找到王述民时,他犹豫了片刻,说:“新播种机太贵,可以改装试试”。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试种成功
没过几天,我接到了他的电话:大豆玉米4+3模式已经播种成功。
前几天,和他聊起来,他说总结去年的经验,今年的大豆玉米播种他计划在选优玉米、大豆品种的基础上,采取4+4模式,不同株距不同行距一穴多粒增加大豆玉米亩留苗数,一定行。
对于“改装”,他总是有“一股子热劲儿”。
2021年12月8日,王述民又去合肥领奖了:2021“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当天晚上,他难掩喜悦之情,发过来领奖照片和新闻报道,我回了个大大的赞。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县上的重点工作,各合作社正在从曾经的组织者向服务者,经营者转变,这其中有迷茫,有阵痛;拨云见日,还有一碧万顷。在托管工作中,在农机事业中,很显然,他是一个“善变”的人,因为“善变”,所以游刃有余。
他是一个在良种、良法上积极探索的人,仅仅是耕种单多环节托管,他也会竭力说服群众平掉地棱,连片耕作。他承包了900多亩地,每年总要选取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种植、管护方式进行试验。他为拖拉机、播种机等加装了自动驾驶系统,减少人力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一台无人驾驶播种机每天作业量最大可达400亩。他购置了液压搂草机,秸秆打捆机,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他是一个懂得向土地要效益的人。
王述民介绍小麦试验田概况
当然,他的探索远不止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2022年年底,在县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益农投资300余万元对合作社进行了提档升级。
除了新建培训中心,烘干塔等补链延链项目外,王述民再次围绕农机智能化、田块数字化、作业精准化做上了“强链文章”。购置了多光谱无人机、新建了小型气象站,可测海拔,测温度,测湿度,测风向,测风速,测雨量;可收集墒情、收集肥情、收集虫情,收集PH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智慧农机平台,快速生成农田、果园高清影像,分析作物生长情况,指导农机自动化作业并监管作业质量。合作社数字化、科技化、机械化、绿色化水平再上一层楼。
全县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工作推进会在里砦召开
农机数字化作业平台
“007”是益农合作社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服务组织的编号,2022年3月,“新华全媒+”曾以塔儿山脚下的“农机007”为题重点报道了王乐的事迹,从内容来看,满满的“黑科技”,满满的成就感。
王乐传承了父亲的农机事业,在藏粮于技的探索之路上渐入佳境,益农,已经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益”农人。
踏实、坚守、探索,求变,这就是我们的“新麦客”。
文/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