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传古韵,词润童年”之《寻影者不遇》第十篇

卓小二年级1班
编辑于2023-05-29
阅读 2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处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诗以穷愁苦吟著称,善于写荒凉枯寂的情景,多寒苦之辞,工于五律,注重锤字练句,刻意求工。自号“碣石山人”。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

贾岛的这首五言抒情诗,短短二十个字里,既有环境描写,还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情感极为丰富,它的奥秘就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且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从诗的题目就能清楚地知道,“隐者” 外出,而诗人却满怀希望、心情轻快地询问其“童子”,巧妙省略问话,只写出“童子”的答语“言师采药去”。童子的这一答,却是诗人的答非所想,心情从希望满怀瞬间变为失望,那么言外之意是:“我” 专程来访,而“隐者”“采药去”了,按道理和心情,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会继续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而这一问,诗人还是没有明写,而是用童子所答“只在此山中”把问句隐在其间,却把诗人的心情弄得一波三折,使他刚刚的失望又萌生出一线希望。

而结句“云深不知处”,这一答复里,却饱含着诗人的多个问题,比如:你师傅采药的地方究竟在山前还是山后?是山顶还是山腰?随着故事的推进,诗人的情绪变化更加鲜明,他的怅然若失与无可奈何尽在其中。明明是三番五次地问答,按一般记叙须多句才能表达清楚完整,但是贾岛却采用了以答包问的手法,用简笔写繁情,层层深入,使感情跌宕起伏,抒情特色在平淡中见深沉。

挥笔纸上书经典 翰墨书香润童年——下面是卓刀泉小学一年级(1)班同学挥笔纸上书的第十篇《寻隐者不遇》,请欣赏

  1柏润泽  

  2陈柏图  

  3陈峒序  

  4陈梓睿  

  5陈梓轩  

  6戴卓鸣  

  7邓雅澜  

  8丁金千熙  

  9丁宇欣  

  10董珈彤  

  11郭子宣  

  12何瑞林  

  13何奕骏  

  14兰书航  

  15郎柄然  

  16李安娜  

  17李思颖  

  18李熙磊  

  19李瑶萱  

  20刘函汐  

  21陆凃灵犀  

  22孟弈铭  

  23邱芷彤  

  24佘晨硕  

  25宋雨诺  

  26宋昱辰  

  27王嘉伊  

  28王林希  

  29王昱霖  




阅读 2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