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湛江市第十一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观株镇沙垌小学
创建于2023-05-29
阅读 10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传递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理念,探索落实核心素养途径方法,明确课程改革方向,推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改革。在2023年5月19日,湛江市第十一小学、湛江市林淑荣名教师工作室开展校级公开课研讨活动。我校马诗诗老师、苏丽英老师、曾连芳老师精心准备了三节课,分别是:《认识图形》、《吃西瓜》、《长方体的体积》。

认识图形

马老师这节课,在课前准备一段“雪地里的小画家”有趣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把故事里小脚印转化为数学的图形,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平面图形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接着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马老师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认识图形”中,马老师通过“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既引入了平面图形的学习,又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安排学习内容以及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当前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猜图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吃西瓜

苏老师通过学生喜欢的“熊大与熊二吃西瓜”动画片悬疑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定位清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培养,教学效果非常好。

数形结合,突破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整数加减法向分数加减法过渡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苏老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先用一张圆形纸片代替一个西瓜,把它平均分成8份。用彩笔涂出小熊吃的2份,大熊吃的3份,合起来是5份,也就是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五,这样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成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模型。接着通过课件图形演示,在数形结合,讨论交流中理解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的算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节课苏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想法,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长方体的体积

曾老师导入新课首先复习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计算长方形的体积?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动画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地令学生体会到物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从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先自学再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拼长方体、填写表格,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在整个活动中,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大胆猜想——发现关系——验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发现一验证一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


曾老师展现大量的练习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重点难点突出。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

集体评课

首先,教学反思是一种学习和加强教学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审慎考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和完善,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慎重思考和通过思想质疑的过程使自己对自己教学风格和手段的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并从中提取出教学中的精华,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三位老师依次进行了教学反思。

其次,林校长对这三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授课踏实细致、教学理念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灵活,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巧妙地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后,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评课议课。评课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真诚的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与建议。

“牵手才能同行,慧研才能互助,共享才能共赢”。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进一步梳理思路,对“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今后我们的数学团队,继续携手并肩作战,踏一路芳芳,获一路力量,一起向未来。

撰写:潘玉娟

初审:陈小虹

复审:李彪 、林淑荣

阅读 10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