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教学师资不足、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使优质教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出共享性;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专递课堂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集团范围内共享,满足各成员校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突出开放性。5月29日下午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四年级英语专递课堂教学,第一小学全体英语老师,株良双湖小学和新丰中心小学英语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top.ea6633f.png)
第一小学陈慧老师执教人教pep版四年级下册Unit5My clothes 陈老师在课堂上聚焦轻松,立足基础,科学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律动、网络云互动等方式,专递给乡镇小学,并且现场分别与双湖小学、新丰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云端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课堂的乐趣。屏幕云端的孩子们也跟着老师的节奏,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踊跃发言,协调的肢体动作,认真的学习态度彰显了他们对英语课的浓浓兴趣。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bottom.96abc09.png)
第一小学胡密老师认为要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学习新的词汇。通过运用学生已学的知识(It’s yours. It’s John’s.), 调动学生用英语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本课的句型句式是在创设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呈现,学生是在情境中整体感知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第一遍视听对话时,设计了三个问题(Whose coat is this? Whose pants are those? What about Sam?),让学生有明确目的的听、看,然后回答有关问题,使学生整体理解,为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了较好地铺垫,也为最后的角色扮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第一小学夏冬梅老师认为,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服装的词汇如: clothes,hat, skirt, dress, pants等。询问物体主人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如:Are these yours? No, they aren’t. Is this John’s? No, it isn’t. It’s Mike’s. 这些都为本课将要学习的句型:Whose coat is this? It’s mine. Whose pants are those? They’re your father’s.奠定了基础。四年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已经基本适应全英语教学的课堂模式,他们有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课堂互动,做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小学全进老师认为,陈老师用自然活泼的语调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陈老师根据英语这门课本身的特点及结合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感性学习大于理性要求的特性,设计具体形象的情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与理解课文内容,在新授导入环节中,以自己一家人的服装介绍为主题引入本课新内容,展开训练;在新授过程中,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以情境和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给模特搭配衣服,完成服装秀,复习句型“I like these……”师生互动,增强英语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株良小学余悦老师认为听课教室老师是一个助教的角色,因此需要知道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活动安排,并且要组织好听课教室里孩子投入听课状态,并辅助主讲教师开展一系列活动。只有这样,听课教室里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活动来,也才能够提高专递课堂的效率。
株良小学胥益佳老师说:“这节专递课堂,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新丰中心小学彭雨欣老师认为本堂课以对话教学为主。陈老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关注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新课讲授环节,创设Sarah和Sam帮助妈妈整理衣物的情景,教学设计流程清晰,活动设计丰富。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听录音,熟悉对话内容。通过老师范读、小组读、小对子互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语调流利地复述对话。利用挖空、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性回顾文本,进一步体会核心语言的语用,并帮助学生形成交流的语言知识框架。小老师领读声音洪亮,动作自然大方,口令清晰,很好地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表演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学生们爱学,乐于展示自己。
不同的教室,同一个课堂。互联网环境下,乡村的学生也能享受优质资源,和城市的孩子共同幸福成长。本次教研活动在大家的努力配合下得以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专递课堂的开设,借助现代通信设备让不同学校的学生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今后,第一小学将继续探索并不断实践,更好地发挥“专递课堂”的作用,为更多的学生服务,共享教育幸福!
撰稿:邱立群
摄影:邱立群
审稿:邓娟兰 宁福祥 郭晓媛
签发: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