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美好与神秘,嫩绿的新芽、含苞的花朵都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天气变暖,小雨淅淅沥沥,是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季节,随处可见的野菜也来赴春天之约。借此契机,中二班展开了关于“艾”的一系列活动,开启了我们的寻“艾”之旅……
课堂上我们认识了艾草的形状、颜色。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于是,我们充分利用活动时间,一起去种艾草吧!
种下属于我们的艾草
艾草长高了,一起用小手摸一摸,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呢?
看!这颗艾草和我一样高了!
孩子们在种植园里,进行学习、互动,有效的自然教育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与美的种子。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作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我们提供给孩子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材料,支持他们去自由的探索,解决他们遇到的困惑。
在课堂上孩子们讨论:艾草可以用来做什么?
将采摘的艾叶带回班级进一步探究,新鲜的艾叶不仅可以用来做创意美术画,还可以用来制作香包呢!
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实操性的课程,为了让孩子充分得到锻炼的目的,也为了丰富我们的课程文化。拓展孩子的实践经验,我们设计了系列实践活动。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围绕艾草进行了观察、探索、采摘、品尝、晾晒等活动,让孩子了解了艾草的功效及多重价值,为了让孩子们更一步了解艾草的药用价值。中二班的老师组织孩子一起用艾草制作香包。
这是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的香包成品,很不错吧!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因为有了前期的经验积累,所以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能更直观地了解制作香包的原料及作用。
仔细观察艾叶的外形、气味、绒毛等细节。然后在画纸上画出属于自己的艾草画!
小朋友们的艾草画都是丰富多彩的!
全草入药,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艾晒干粉碎成艾蒿粉,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一次课程的探究之旅,更是孩子内心积极建构的过程,艾草的魅力与香味深深融入到孩子们的生命之中,艾草不再是路边一株不起眼的野草,是美味的艾粄,是香香的药草,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美好生活的品味!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希望孩子们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编辑:周媛媛 初审:阮平平 复审:沈琳 终审: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