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柳南区第二幼儿园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乐研集合与分类,趣享经验促成长

创建于2023-05-29 阅读3181

——记柳州市学前教育教研中心组第一组聚焦“集合与分类”2023年第一次研讨

为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扎实有效地推进幼儿教师对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数学活动的开展。5月24日上午,柳州市学前教育中心组“i思考数学核心经验研究”第一小组在梁超萍组长的带领下,于柳南区第二幼儿园航银园开展了以“乐研集合与分类,趣享经验促成长”为主题的数学“集合与分类”教研活动。

理论学习—温概念

通过观看视频解说,组员们一起重温了“集合与分类”的概念,三条核心经验和幼儿发展轨迹三个知识内容,并以小组研讨的形式对以上内容进行梳理。梳理研讨的过程中,组员们对“集合与分类”核心经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好的掌握了幼儿发展轨迹的特点。同时聚焦问题:“匹配”与“分类”的区别在哪里?

案例分析—促思考

为了解组员对“匹配”和“分类”的概念及活动的掌握情况,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探讨,组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匹配活动是在有一定参考标准的前提下,开展的分类活动;分类活动是没有预设好的属性限制,可以按照物体的某一属性进行分类的活动。匹配是分类的基础,分类相较于匹配对思维变通性的要求更高。

交流碰撞—理思路

应该如何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集合与分类”核心经验?组员们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思想碰撞。公幼欧慧园长、机幼陆星元老师、柳南二幼覃秀萍老师、柳南五幼陈远菊老师以及石碑幼陈洁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表见解:幼儿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物体外部明显的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而对于物体的用途、材料等表征不明显的属性,关注不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多观察、多联想,帮助他们建立对这些属性的识别记忆。

归纳梳理—共成长

教研活动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梁组长在分享中提出:幼儿在分类的过程中,往往会按照自己的观察确定某一特征,然后对物体加以区分。这样区分和归并的过程促进了幼儿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这样的分类过程就是感知集合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放式的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和发现,根据物体多种属性进行分类活动。

通过此次《集合与分类》的研讨活动,老师们更深入了解核心经验,也掌握了支持幼儿分类活动的要点。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和把握真实的、蕴含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今后将围绕“集合与分类”核心概念继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共同成长!

主办:柳州市学前教育中心组“i思考数学核心经验研究”第一小组

文字:劳婷婷、张笑茵、覃秀萍

图片:张笑茵

审核:李薇、梁超萍

阅读 31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