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一种特有行为,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方式。”
在户外游戏材料中,孩子们从最初的平衡木、滚车轮到吊桥,孩子们渐渐的对于单一玩法的游戏材料失去了兴趣。而低结构材料相对来说更加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源于幼儿在室内建构区的搭建经验,孩子们将原有的搭建经验应用到了户外的游戏中--搭建小桥。
游戏实录
片段一:初搭桥
于文卿搬来了两块长木板连接一起铺在地上,又拿来一些三角形、弧形积木放在上面,张钰琳也拿来木块和于文卿一起搭建桥。于文卿拿了一块圆柱积木说:“把它放在桥中间让汽车爬高坡,应该很好玩。”张钰琳在桥的另一边说:“我来建更大的坡。”说着张钰琳在桥上依次放了小长方体积木、大弧形积木、圆柱形积木,当作坡度。
王久赫也加入他们的搭建中,王久赫说:“我们把坡搭得更高吧。”说完只见张钰琳在原来的坡上搭建了一块短木板和一块长木板,两块木板连接一起,然后又把大三角形积木放在长木板上,虽然坡度变高了,但是坡度是逐渐上升的。
王久赫看着三角形积木对张钰琳说:“它太高了,汽车开不上去,换这块吧。”王久赫把弧形积木替换三角形积木。于文卿正在桥头搭建隧道呢,他们俩也转场开始一起搭建隧道。
王宇烨在隧道里放木块支撑隧道顶,于文卿连忙摆手说:“你放在隧道里,汽车怎么行驶呀?”王宇烨听后把木块拿了出来。王久赫和于文卿用四块长方体积木搭隧道顶,然后在隧道顶上搭建小山,王久赫趴在隧道口往隧道里看,王久赫说:“隧道里是空空的能通车了!”
于文卿用圆柱积木当小车在桥上、隧道里行驶,他们开心的玩着。
游戏分析:幼儿在游戏前期对桥、隧道有了简单的了解,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垒高、延长等建构技能搭建桥的造型。在游戏中学会初步的协商,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片段二:再建桥
第一次搭桥游戏后,小朋友回到活动室分享了自己的搭建,赵云瑞说:“老师,王久赫、于文卿搭的桥怎么没有腿(桥墩)啊?”趁机我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搭建更完整更漂亮的桥?
在第二次搭建前我让幼儿先说一说:你准备搭建什么样的桥?孩子们在第一次搭建经验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新想法。
自主建构开始了,赵云瑞、王久赫、张钰林搬来长木板和小积木块进行搭桥,赵云瑞和王久赫把小积木块放在长木板两端的下面,当作桥墩,他们搭了三段桥面,有斜坡、桥身、桥墩。
当王久赫在桥面上放积木当陡坡时,第三段桥面塌了,赵云瑞赶紧把木板再放桥墩上,刚放上去又塌了,赵云瑞生气的放下了木板,不搭了。这时我走过去笑着说:“想一想为什么会一直倒呢?”王久赫说:“桥墩太窄了,不稳,支撑不住哇。”说完他去找来几个比较宽的积木,用两块积木并列当桥墩,这次桥面很稳了。
他们在桥面上搭建了斜坡、路灯、候车亭等等建筑,高兴地玩着汽车过桥的游戏。
游戏分析:这组幼儿能够很好地完成桥的建构作品,相互协调。在建构过程中,幼儿能运用“支撑、平铺、架空、垒高”等技能创造性地搭建出桥,提升了建构技能。同时,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对材料形状等能力也得到提升。
总结与反思
本次建构游戏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过程,充满着多种可能。整个游戏过程中,我没有干涉和支招。所有的问题都是幼儿自己发现和解决的,幼儿通过不断地“试误”,如:发现桥面一直倒的问题,才进一步了解原来是桥墩太窄难以支撑桥面的重量。
在这次的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教师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通过一次次不断的尝试,一次次不断的改进,最终搭建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在这个搭建游戏中,既培养了孩子们善于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初步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图文:刘文
编辑:赵金月
审核:孙芹 孙景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