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为教育助力——晋阳街小学教师参加“名师之路”基于科学素养教学观摩研讨会(一)

创建于2023-05-27
阅读 3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促进我校小学科学教师高质量发展,深化对思维及科学思维的研究,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强化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提炼科学思维培育的有效策略或教学模式,我校科学组教师于2023年5月27日上午,开启为期两天的“名师之路”观摩研讨活动。

  首先由苏州市胡紫霞老师为大家带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一课,在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后,通过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对材料的分类。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到随着时间的发展,会不断的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意识到当今世界能源、信息、材料已成为科技的三大支柱。

  接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曾宝俊老师为大家带来《节日谚语探真》的真实性研究课,带领学生亲历分解问题、假设性回答以及寻找证据证明观点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开放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老师还与老师们分享了题为“应有的格物致知精神”的讲座,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典教学案例中的科学精神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鼓励大家一定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爱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要听从自己内心的意见,直面自己的不足,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追求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铸、科学思想的熔铸而不懈奋斗。

  27日下午,陕西省教学能手马娜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新课标下的科学学科课程群建设思考》,她认为素养时代下的科学教育,要注重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太态度责任的培养,学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行动,做到学以致用、迁移应用,并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烟台市黄务小学胡海涛老师的《搭廊桥》一课,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封箱”问题,引出廊桥“穿插别压”的结构。学生在观察中抽象出木拱廊桥的基本结构,在测试中了解廊桥的独特特征,感受古人的智慧。通过对万安桥失火消失的介绍,增强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胡老师为大家就《掌握新课标 把握新课堂》为主题,对第12、13核心概念进行解读。2022版本新课标相较之前淡化了领域,增加了跨学科概念,但都体现了“科学”“技术”和“工程”这三个关键词。

  胡老师认为在核心概念的教学时,要依据课程学段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按照学业要求明确期末考核具体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核心概念的教材编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工程设计活动,以便于学生理解、易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编入教材内容中,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技术、工程等进行跨学科融合,通过项目探究和动手实践创造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拥有面对未来无限未知问题的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提升,在教学之路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将以此次培训活动为契机,立足新课标,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科学高效的优质课堂。探索新思维,促进新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力谱写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篇章。

阅读 3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