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古今观 家国情怀一脉承”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研学日记第五天。

用户8858314
创建于2023-05-27
阅读 33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5月27日,二中朝阳师生在苏州继续进行最后一天的研学之旅。伴着研学导师对枫桥和京杭大运河漕运历史故事的介绍,我们就到了今日的第一站——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


紧接着,我们到达著名的枫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学们自然而然吟咏出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枫桥夜泊》,也在此登上游船,感受这古风古韵以及流转千年的诗画江南。

在午餐后,同学们调整状态,前往高铁站准备踏上返京的列车,结束这充实的江南五日游。

高铁上,同学们没有浪费宝贵的时光,读书、学习、沉淀,有的补充研学手册准备返校后的汇报;有的总结行程抒写感想;有的欣赏美景,回味见闻,流连于江南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而老师们也利用时间,为同学们批改作业,答疑解惑。




五天的时间很短,但也很长。短的是旅程,长的是隽永的感悟和回忆。相信经历了这丰富多彩的五天,同学们对江南地区的了解并不会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了,因为我们真实地来到了这一省两地,走过法国梧桐遮蔽的路,乘过云水之间停泊的船,邂逅过各地游客友好而暖心的问候,欣赏过青瓦白墙、烟柳画桥的画意诗情……此行不虚!


行到此处,研学日记也进入收尾阶段了。感谢共同经历这段充实时光的我们,也感谢共同关注这段美好时光的你们。期待下一段精彩!


高一(2)班翟子萱:

走过古城区的小道,景色逐渐平静,如同古老的京杭运河,没有特点却也安逸。

 我的思绪逐渐被运河的波涛卷向遥远的北方,它连接着我的血脉,把我的思念短暂带回故土。运河运的从来不只是货,还有人们的喜怒哀乐生活琐碎。登上木船,坐在运河的怀抱里,周围的青砖白墙和静静站立的灰鹭都在静静纵容着我的多愁善感。

 我的目光突然被一间小茶馆打断。几位长者摇着蒲扇,倚着摇椅,操着晦涩难懂的乡音,兴高采烈的讨论着些什么。还有一位大娘,站在旁边摆动着手臂朝我们笑。不知不觉中,在他们成为我们风景中的一员的同时,我们也成为了他们的谈资。枫桥作为景点的身份也逐渐弱化了,变得商业化生活化。

 我从来都是抵触古镇商业化的“老顽固”,古色古香的建筑下贩卖着清一色的流水线工业品,孩子们在任何地方吵闹,把本就不多的没有被商业占领的空闲用噪声填满。起初只是觉得聒噪,但在漕运博物馆了解了大运河之后这种不适就释然了。是啊,它是为老百姓带来生活和希望的河,它是让落魄学子重燃斗志的河,它是让五湖四海的欢声笑语串联在一起的河。回想起当地住户们靠旅游业走向小康的笑脸,想起孩子们奔跑在古老石桥上清脆的脚步声,原来它还连起了古往今来啊。



高一(2)班喻慧仪:

高一(4)班郭恪涵:

第五天

 晨光依旧,可是内心却有些空荡,归途即将到来,不知怎么我却对她有些不舍。金色的回忆不断浮现朦胧中却已经有些模糊。

  来到研学最后一站——漕运博物馆。大运河雄黄的河水经过千年依旧流淌,货船平稳行驶在河道渐渐消失远处的地平线,横跨上千里的流程,不知他的诞生承载了多少人的血汗,他标志着一个朝代的覆灭,也是他奠定了后朝的繁荣昌盛。坐上游船感受他温和脾气。穿过座座拱桥,经过片片绿荫,感受着历史带来的沧桑。回到码头,走上岸边看着文字介绍,内心感慨万千。

 在你家吃过最后的午餐。乘上去往北京的列车我最后一次看着你的脸蛋,想要努力记住你的容貌 ,泪水却浸满了我的双眸,朦胧间只看到你那模糊的微笑。列车缓缓启动,我趴在车窗望着你离去的背影逐渐隐匿于烟云中。金色的回忆被存储在脑海的深处经过时间的发酵,静待一日散发出清香。

高一(1)班魏欣俣:

南京印象·生


离开了南京,回想这三天,对南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生。

几十万年前,这里出现了人类生命的起源,从猿人开始不断的进化,他们寻找着、探索着“生’的方法。

到了古代,科举在这里兴起,数百万人究其一

生都是为了那“状元郎”的头衔、做官的出路。当然也有一群人追寻着自己“生”的本心,游山看水,做自己心中的“真名士”,自成风流。

近代,为南京“生”的历史写下了沉重的一笔。这座城市身上背负了30万的生命。无数人在这片土地上寻求“生”的一丝希望,却也每时每刻面对着“生”的绝望,无数的英雄烈士为后人的“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这里。那六周里,南京的“生”是黑色的。即便如此,仍有一群人,为这座城,为这个国的“生”奋斗着,努力着。耗其半生,不为名利,只为无数人民能拥有“生活”的权利,享受“生”的幸福。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

如今,南京的一街一灯,一花一人,无处不散发着“生”的气息。南京人在这里书写着“生”的新篇章,也记录着南京“生”的回忆,他们一笔一划的镌刻下南京一生的故事,为南京留下“生”的痕迹。

原来,是无数花草、无数故事、无数人的“生”,造就了南京的“生”。


苏州印象·灵


在苏州的时间不长,即便如此,我仍然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灵魂、灵气、灵韵。

到了苏州,我们先来到了拙政园。“拙”的意思是愚笨,但游览过后,我发现这拙政园的主人并不愚笨,而是大智若愚。园中处处暗藏巧思,这是拙政园在经过无数主人的更换后,无数灵魂碰撞的结果。身处园中,不仅是眼看美景,更是心感其“灵”。

除此之外,在拙政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导游姐姐。能说善道的她把园中每个巧思都介绍的一分入耳,或许这就是南方女子“有趣的灵魂”吧。之后我们来到了虎丘。进来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片绿树,接着往里走才发现这里有水、有桥、有梯、有塔,感觉上,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就应隐居于此。后来,在这里遇到了两只小猫,不知是因为它特别的花色,还是因为住在了这样的地方,一看到他们的眼睛,我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灵气。虎丘聚灵气,万物通灵气,我想这就是虎丘的魅力吧。

下午我们参观了伊利和捷安特两个品牌的工厂,原来不仅是古文化,在技术与产业上,苏州也有独属于自己的优势和“灵气”。

今天,我们来到了枫桥。坐在船上,看着岸边的青瓦白墙、绿叶垂藤、流水人家,微风吹过,这时才真正读懂了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那一首首在苏州“出生”的诗,不仅有诗人之魂,更有苏州之“灵”。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这里仍然在各处都能看到“姑苏”这个名字,还有许多人身穿汉服来这里拍照。苏州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追寻苏州的灵韵,守护苏州的灵韵,创造苏州的灵韵。

灵魂聚灵气,灵气生灵韵,灵韵生万物。苏州之“灵”护苏州之生。

写完这时,刚好进了高铁站,愿带着南京之“生”,苏州之“灵”,归途,一路顺风。

撰稿:王晨旭 魏欣俣 翟子萱 喻慧仪 郭恪涵


编辑: 王晨旭 周子芾


图片:田敬犀 程子慕 陆溆 邬欣珂 缠欣怡 王晨旭 周嘉扬 佟瑞 郭恪涵 王小策 

阅读 33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