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无偿献血活动

汤山社区医院
创建于2023-05-27
阅读 14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现阶段临床活动中,无论是有计划的治疗还是紧急干预,血液都是非常重要的医疗资源。血液及其制品每年在全球能够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并能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病症的患者延长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紧急情况时的伤员治疗以及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等方面,血液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随时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离不开全社会和献血人群定期参与无偿献血。

为迎接第20个世界献血日的到来及缓解疫情放开后临床用血荒的实际情况,近期汤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中心内发出号召,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在中心党支部书记张俊同志的带领下,中心10余人参加此次无偿献血活动,共计采血4000余毫升。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于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2023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捐献血液,捐献血浆,分享生命,经常分享”。(Give blood, give plasma, share life, share often)。

献血会损害健康吗?

  健康、适龄的献血者一次献血3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人体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全身循环,还有20%(约有800毫升)的血液储存在肝脏、脾脏、皮肤等小血库中备用。献血后,这些储备中的血液会很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来。献血后会加快血液新陈代谢,不仅不会影响健康,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有一定好处。

  献血会降低免疫力吗?

  献血会降低免疫力的说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献血时所失去的白细胞和抗体,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体有效地抵抗病原体微生物的感染,形成人体的“免疫防线”。的确,献血会使人体失去一部分血液中的白细胞与抗体,但是从通常献血量来看,人体实际上失去的白细胞与抗体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而且,人体自身的血液一直都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例如白细胞的平均寿命只有10天,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所以,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中的抗体等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白细胞也就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

  献血后会头晕眼花?

  献血后会头晕眼花, 只是因为血压的轻微改变。血压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想象你往一个橡胶管道里吹气,你吹的力气越大,管壁受到的压力也越大。嘴向管道里吹气就好比心脏向全身血管泵出血液。血压高往往是因为血管壁太硬了弹性差,血压低可能因为心脏泵出血液的力量不足、心率过缓、血液量少(受伤失血的人可能低到血压都测不到)。但这个血压改变很快会被身体调整过来。献血时,少量血液的失去会让一些献血者的血压暂时降低,从而出现“头晕眼花”的状况,但是也是一种非常暂时的现象。

  为了减轻或者避免献血后“头晕眼花”的状况,献血者一般在献血后都会被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原地休息,并且补充一些食物和水分。

  献血收获意想不到的“福利”

  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科学家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人们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及运送营养物资的能力增强,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血栓、脑溢血)及高血压的发生。

  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无偿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血的人。无偿献血能降低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阅读 14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