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粮票的故事
中国粮票从1955年开始发行, 1993年停止使用。粮票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全国通用粮票
建国初期,国家开始生产建设,赶上三年自然灾害, 还要还前苏联债务,粮食定量是根据工作轻重分配,老人、儿童19.5斤,妇女27斤,男人(轻体教师、职员)30斤,男人(重体力搬运工、架子工)42斤。
购买粮食要凭政府发的粮票。粮票分米票、面票、粮票。细粮是大米、白面,粗粮是玉米面。
点击添加文字
购买粮食要使用购粮本,交粮票。粮票面值分:半斤面票、半斤粮票。三种粮票每种又分一斤、二斤、五斤、十斤、二十斤。颜色分粉红、蓝、黄三种,每月票面颜色轮换使用,便于老人和不识字(文盲)使用。
开始,北京发行的粮票票面从一斤(500克)开始。 人们吃不饱,就摞树叶与玉米面摊饼吃,后来吃树皮草根。黄豆当时是不错粮食,周总理知道此事后提议加半斤豆票,也就是粗粮票,后来又增加了半斤面票。
半斤粮票
半斤面票
粮食定量是根据工作轻重分配,老人、儿童19.5斤,妇女27斤,男人(轻体教师、职员)30斤,男人(重体力搬运工、架子工)42斤。
一斤面票
一斤粮票
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
一斤米票
五斤粮票
十斤面票
点击添加文字
每月16日至18日发粮票,粮站工作人员上门发粮票,每户都有购粮本,用家里户主印章领粮票,24日开始使用下个月粮票,每人有半斤油票。粮油票只在北京市范围使用,出京就要使用全国通用粮票。当时粮食分配比例,白面45%,米25%,玉米面30%。
白面是95面一斤是1毛8分5厘(0.185元)95面就是100斤麦子出95斤面,5斤麸子(麦皮)。75面、85面就是富强粉。米是基米1毛5分2(0.152元)。玉米面是1毛1分2(0.112元)人们都管它叫棒子面。面粉0.185元一斤(500克)。人们管他叫白面,也叫95粉。100斤带壳的麦子出85斤面粉。吃的大米不是现在的精米,比较糙,叫基米,面粉也不如现在的白。
此外,还有全国通用粮票。中国粮票从1955年开始发行, 1993年停止使用。
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
购买副食需要使用副食本。每户每人可购买几两粉条、粉丝、豆腐2斤(四块)、每户红糖白糖各一斤。食用碱、起子(小苏打)、花椒、大料也很少。每人每月二两麻酱,半块肥皂。过年每人半斤熟花生、三两瓜子。
每人每月半斤花生油,一两香油,二两麻酱根本就不够吃。那时香油都用筷子粘几滴使用。食用油不够,有时就补贴点菜籽油。家家为了有个荤腥,用猪油提炼大油,剩下的油渣,做馅吃。有时用鸭子油,烙饼,酥脆。猪头肉0.32一斤。我家兄弟多,还没等一个猪头出锅,三分之一就已经进肚了。
半斤花生油,一两香油,二两麻酱根本就不够吃。那时香油都用筷子粘几滴使用。食用油不够,有时就补贴点菜籽油。家家为了有个荤腥,用猪油提炼大油,剩下的油渣,做馅吃。有时用鸭子油,烙饼,酥脆。猪头肉0.32一斤。我家兄弟多,还没等一个猪头出锅,三分之一就已经进肚了。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许多生活用品都要凭本、凭票购物。
买粮食用购粮本,卖副食用副食购物本,购燃气(当时是桶装液化石油气)要用购燃气本,冬季取暖要用购煤本,还要有购煤炉子、烟筒票。购买布料则需要布票。
购自行车票、购缝纫机、购手表、购大衣柜、箱子都要凭票。那时是一票难求,每个单位每年就那么一两张票,大家只好靠抓阄决定取舍,一般都紧着结婚的人使用。八十年代初电视机进入家庭,父亲抓阄拿到一台9寸日本索尼电视机票,520元。我们是月月光的家庭,没钱呀,父亲、哥哥、我们仨人从单位互助会每人借了120元,又跟亲戚凑了点钱才把电视机搬回家。
那时,副食品便宜,散装酱油每斤0.1元,整瓶0.15元。白酒一两八分,好一点的一两0.12元。冬季储存大白菜,一级0.024,二级O.018元,每人五十斤。白薯,一斤粮票给五斤,0.15元,每人二十斤。
粮食虽然敞开供应了,但粮食生产在相当大的领域内还靠手工劳作,亿万农民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丰收的果实凝聚着千万人的汗水。粮食由种植到收获要广大农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收割下的粮食进库后,要经过卸车、搬运、化验、晾晒、防虫。小麦变成面粉,要经过十几二十几道工序。
但是社会上储量如宝,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一些同志的心中有所淡忘,浪费粮食的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平时,就餐提倡光盘行动,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