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崇拜
水火无情,但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却离不开水火,水是生命之源,火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动力。
50多万年至100多万年前,原始人开始将因雷电或其他原因产生的自然火种带回洞穴中保存起来,用来取暖御寒,抵御野兽侵袭,烧烤食物,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使人类与动物区别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当时雨水频繁,洪水泛滥,风沙蔽日,要把宝贵的火种保留下来,是一件颇为不易的事。传说阏伯是原始社会五帝中帝喾的长子,却能够将火种完整地保存下来,为百姓世代相传。阏伯死后,后人便称他为火神。
一万年前,相传燧明国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燧人钻木取火开创了人类人工取火的新纪元。后来人们把燧人氏奉为火神。
相传黄帝时期,火正官祝融原名叫重黎,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重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重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两块石头夹着芦花,用尖石头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五十年代,在邢台农村一些农民抽烟还用这种办法。近代外国发明了白磷摩擦取火,我们旧称为洋火。传说黄帝还令祝融重黎讨伐蚩尤,祝融重黎用火攻战法,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败逃而去。人们把祝融尊为火神。
火的利用,开启了“刀耕火种”农业种植,开启了金属刀具的制造,开启了火药武器的制作和发展,开启了蒸汽机的利用。今天火的利用无处不在,小到抽烟吃饭,大到飞机导弹,一颗洲际导弹,可以打到太平洋彼岸。事物无不具有双重性,正作用多大,可能反作用也多大,一颗原子弹可以毁坏一个城市,一场大火可以毁掉一个工厂。人们对火的感情是又爱又怕,崇拜由然而生。
道教按照传统的五行来分,五方各有五帝,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五帝各掌五行。火属赤,居南方,赤帝为颛顼,其子为祝融重黎,火正官。道教继承发展这一古老的信仰,产生了更具人性化的五德星君,所谓五星,“即东方岁星,南方荧惑星,西方太白星,北方辰星,中央镇星是也。”而所谓五德星君,则见《济度金书》:“东方木德重华星君,南方火德荧惑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北方水德伺辰星君,中央土德地侯星君。是为五德星君也。”而祝融重黎被归为南方火德荧惑星君。据《山海经》记载:'火神即南方祝融,他人面兽身,乘火龙。他的职务为火正,就是古代的司火官。他名重黎。五帝--五星,古代的司火官祝融重黎被人们崇拜为火神。
全国各地都有火神庙,仅北京市曾有17处火神庙。尽管火神爷有时并不灵验,但作为人们精神世界中的所谓神灵,仍然被顶礼膜拜着。昔日每逢皇宫发生火灾,皇帝就要派官员到火神庙祭祀火神。据《穆宗实录》记载:清光绪帝大婚前夕,皇宫里发生大火,太和门及东西配殿被焚。慈禧太后非常害怕,在大臣和太监李莲英的陪同下,亲赴什刹海火神庙敬香,祈祷火神,保佑平安。光绪大婚之日,皇后必须要经过太和门才能进入后宫,由于烧毁的太和门一时无法重建,慈禧太后只好命宫里的棚匠临时扎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纸太和门。
邢台火神庙
邢台火神庙,位于邢台市中兴东大街与府前大街交叉口东北角,仿古文化一条街(府前大街)南端东侧,原邢台古城南关瓮城内。火神廟始建年代無考据。廟内书碑载郡城南门旧有火帝廟,邢台是中华大地黄河北第一座城市,最早的古都之一,商祖乙迁都于邢。周朝邢国之都,春秋战国赵襄子都城,汉代郡城。远古时代人类对火有崇拜的原始风貌,战国以后创造出来人格化火神,如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依此可推断邢台火神庙始于春秋战国。今有说始建于唐宪宗时期,赠帝号于宋,历金元时代。现保存的建筑风格为明代,重修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此后明万历,清嘉庆、道光、光绪等多次修缮。现有建筑火神宝殿、东西配殿、库官殿、奶奶殿、送子殿、明古城墙,重修于1987年,始建六楹楼(角楼)。2001年建神牛台。火神庙院落东西长 39 米,南北宽 50 米,其中包括一段长 38 米、宽 12 米的古城墙,占地面积 2200 平方米。
邢台火神庙供奉的是火德真君,即火神燧人氏,凤姓名允诺燧明国(今河南高立)人。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十月十八传统庙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邢台火神庙,门楼面西,有三门,左右两门略小,硬山式坡屋顶,中间开阔而高大,檐下施斗拱,顶为歇山式。三门顶上均铺绿琉璃筒瓦,正脊与垂脊钸有吻兽与仙人等。正门其上悬有木匾,上有榜书“火神庙”三个大字。
入门见一棵古国槐,此槐种植于宋金时期,故有金代古槐一名。古国槐主干已枯空,树干仅存古老的树皮,古槐顽强的生命从枯皮中发出新枝。还有一枝从枯树洞中荫发出一棵子槐,生机勃勃,苍翠成荫,与古槐老皮融为一体,形成了“金槐抱子”的奇特景象。金槐北侧有二道大门,门向南开,左右以碑石为墙,中间亦有三门,正门上有“神威”匾额。
透过院门可见火神宝殿,大殿坐落于七级台级之上,坐北朝南,悬山式带卷棚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内塑火德真君像端坐中间,开路神方弼及显路神方相分站左右。
在正殿的东西两侧建有两座配殿,均为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项上为绿琉璃瓦剪边的灰瓦顶。东配殿为药王殿,殿内塑像,正中药王孙思邈,左侧筋骨爷华佗,右侧眼光爷扁鹊。孙思邈因著《千金方》而被尊称为“药王”,华佗创“五禽戏”制“麻沸散”为民解除痛苦,被民尊为“筋骨爷”,扁鹊,本名秦越人,医术高明为民治病,平民尊称为“眼光爷”。
西配殿为瘟神殿,供奉掌管瘟神之神——昊天大帝吕岳。另有:助风神菡芝仙、闪电神金光圣母、雷神闻仲、雨神多文天王。诸神诛逆除奸,掌风调雨顺之权,护国安民而为万民所信赖。
在火神庙东侧北院落中,主殿为奶奶殿,供奉火德真君的夫人--疙瘩奶奶。她也是一位神医,擅长治疗外科,以治疗各种疙瘩为特长,所以民间又俗称疙瘩奶奶。
在奶奶殿西侧是戏楼台。东侧,为坐东朝西的送子殿,正中塑有抱子老母,老母神态端庄,幼子天真可爱。
奶奶殿院落东侧还有三块火神庙碑记,详细记载着近年来邢台市重修火神庙的事迹。
在火神庙东侧南院落中,有明古城墙、角楼,建有财神殿,供奉文财神比干。
明古城墙下,有八仙洞,供游人了解八仙修道的神话故事。
财神殿后有明古城墙上下台阶,可沿阶上行,游览邢台火神庙全貌和邢台市中兴东大街路况。邢台火神庙有完整的院落,虽占地不大,面积狭窄;但布局紧凑环境幽深。几进院落由曲径回廊连接,顺高低错落行进;或拾级登高,或沿阶下行。青砖绿瓦,红门红柱,古城墙下,翠树交映,更具神圣之感。
古城墙上,一眼望见的是东南角的二层角楼,这是一座四面凸字形的多角建筑,风格别致。角楼为两层,下有台级。角楼基地平面呈九宫格形,这样使角楼在每个方向都有凸起的翼角,还有凹进的窝角,形成第一屋檐有12个翼角,具有四向对称,翼角众多,变化丰富的美感特色,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四正四隅”“藏风聚气”“阴阳合一”的哲学理念。
古城墙南端西北角有两尊清朝大炮,锈迹斑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古城墙东端北侧有神牛台和史踪堂。神牛台上神牛取卧姿,仰面朝天,耳角双立,时刻警觉,用身躯和智慧保护着邢台人民。
在神牛台东边有一十三级砖塔,建筑完好,传说是镇压蜈蚣精的宝塔。他与角楼遥相呼应,试比高低。
晨风吹过,火红的霞云在天边漫展,朦胧中,邢台火神庙前路边三盞灯泡仍然在闪闪发光,一块《老豆腐》招牌就在眼前。喝一碗邢台老豆腐,是跑了一夜出租车司机师傅的小闲和人间烟火的享受。洁白的老豆腐,嫩而不散,油而不腻,辣而不呛,有肉味而不见肉,白中漫着红绿。品尝老豆腐中的原味,齿间有一种卤水的本味,口腔的味蕾可以享受汤中微苦带甜的香气。热气腾腾,香气喷喷,辣味呼呼,一勺一勺慢慢入口,细细品尝着底层劳动人民人间烟火的岁月沧桑。
邢台火神庙传说
传说1 火神庙的由来
明正德初年,一天夜里,顺德府正南方向一个大火球从天而降,顿时火焰熊熊,红光闪闪。府城南关一带如同白昼。第二天,守城士兵在南瓮城马道上,看见一块黑里透红,通体光滑的巨石,将地面砸了一个大坑。消息传开后,市民争相观看。有人对其指点辱骂,顿时口舌生疮,疼痛难忍。向石跪拜祷告后立即痊愈。后来有人身上长了疮、疖,只要到石头前边行礼祈祷,疮、疖也会痊愈。几位迷信的人认为这是一块神石。自此,一传十,十传百,顺德府一府九县黎民百姓纷纷前来烧香祷告,求告神石祛病消灾,祈福求子。人们认为是上天赐给顺德府黎民百姓的一块神石。联系到巨石降落时一片火光,认为是火神显圣,大家捐钱捐物,出资出力建起了这座火神庙。火神庙建成后声名远播;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许愿。火神庙一年四季香火鼎盛,官府顺势利导立了火神庙庙会。十月十八日为正会。庙会期间庙内外香烟弥漫,鼓乐齐鸣;迎请火神、火神出驾、欢送火神等传统社火活动热火朝天,轰动全城。
传说2 火神显灵---开启皮毛鞣制历史
在很久以前,邢台有弟兄三人,因家庭生活困难,他们从内丘县神头山太子岩出发,步行向东南来寻找生机。当行走到邢台县西沙窝村时,因劳累长兄实在走不动了,便留在西沙窝村了。老二老三安置好哥哥后又强打精神继续前行,当走到邢台城北白塔村时,老二也筋疲力尽支持不住了,只好住在白塔村。只有老三身体强壮,坚持前行,来到邢台城里谋生。一次机会,老三开始做动物皮毛生意。当时,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条件极为艰苦,生产力发展极其低下。出于生存和生理本能,为了抵御严寒及防护伪装的需要,人类开始对兽皮进行下意识的本能利用。开始,只是将毛皮用来简单披挂,后来,为了披挂更加舒服合体,尝试裁剪缝制,而没有经过处理的动物皮毛,硬如木板,极为不便。人们产生了把动物皮毛变软的愿望。邢台老三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一次,不知谁把做饭烧剩下的草木灰,倒在一张兔子皮上。经过一个月雨淋灰浸,邢台老三发现这张兔子皮,用水冲洗后,用手一摸,手感爽滑、轻盈柔软,一拽,皮质牢固坚韧。邢台老三高兴极了。很快就开始用草木灰熟动物皮毛的实验,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上百上千的实验,邢台老三终于掌握了用草木灰熟动物皮毛的方法。开始了人类对动物皮毛的加工鞣制历史,出现了动物皮毛缝制的衣裳。草木灰来自火,人们认为是火神显灵,让他们获得了抵御严寒的主要物品
邢台火神庙传统庙会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八是火神庙传统庙会,周围九县的人都来进行商贸、赶集、表演社火等,各地的商贩聚集到这里进行商贸,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逛庙会,看大戏,拜火神,看社火,登清风楼,吃大锅菜……。对于顺德府老百姓来说就像一场集体狂欢,展示着邢台人特有的民俗人情。
农历十月中旬,邢台已进入冬季,阵阵呼啸的西北风,横扫萧萧落叶,寒意透骨,激起人们追求火光追求温暖的欲望。地里的农活已经忙清,一年劳累结束后,人们需要放松,需要为冬季储备物资。顺德府火神庙会因运而生,给顺德府周围几个县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旧时,农历十月十八是正会。每年十月十六是火神出驾的日子。城周围十里二十里村镇,甚至邻县的人们都赶来请火神,南关和城里的人们更是首当其冲,他们一早便聚集在南门外,由南关有钱有势有威望的人为“会首”,组织火神出驾盛典。到了吉时,“会首”一声令下,人们便把火神塑像请到搭好庙楼的凉轿上。前有鼓乐队鸣锣开道,庞大的仪仗队紧跟,随后是猪、牛、羊三牲祭品,再后便是火神的牌位及尊身。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手执香烛,虔诚地紧随其后,最后是各路社火,边走边舞。一直把火神请至“小河子”(现邢台大酒家附近)早已搭好的火神棚中。十月十八正式开棚祭拜,前来烧香磕头、求签卜卦的人络绎不绝,昼夜不断。火神棚前两台大戏对着唱,一天三场。外地赶庙会的人也很多,玩大马戏的,走江湖卖药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捏面人的,吹糖人的应有尽有。人们除赶会祭神外,还可以买卖东西,互通有无。一直到十月二十一,又要往回送火神。这比请火神的规模更大,请神的整套人马还要游完南关的主要街道,然后再把火神送回火神庙中,供奉起来。
在庙会期间,还有一项活动:打扇鼓,扇鼓,也叫“单鼓”,“太平鼓”。鼓作蒲扇状,铁框蒙革,鼓柄上套大铁环,表演 者左手持鼓,右手捏鼓鞭,边打边舞边唱,跳法虽然不同,但节奏一致;腔调虽然各异,但都是一些祈祷神灵保佑,吉祥如意, 劝人行善的词语。虽然其中有迷信色彩,但总是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邢台人民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期间火神庙里外,真是人挨人、人拥人。人们拿着祈福香,围在火神宝殿前的空地上燃烧祈福,行拜叩之礼,祈祷家人平安,事业顺利。生长于金代的老槐树也成为人们祈福的神树,摸摸树干再摸摸头、摸摸腰腿,神仙就会保佑身体康健。打扇鼓的女人们,挥动鼓鞭,边歌边舞,助威助兴,烘托出一种火神神秘无穷的气氛。火神庙外虔诚的人们,成群结队等待进门祈拜火神,祈祷国泰民安。
结束语草赋一诗:
火神真君庙邢城,传涚燧人氏火星。
曲径回廊呈错落,窄狭院落古槐擎。
如云香客祈福运,红火庙堂佑众生。
阅尽人间勤奋路,绝奇灵感事功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古城风云编写于2023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