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光而行 “研”路采撷 ——记2023年春季六年级数学组五月份教研活动

水晶梦
创建于2023-05-25
阅读 3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拂过四月春风,五月悄然而至。踏着凉爽的暖风,带着不忘初心的教育梦,六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再出发,继续追逐阳光教育风景,享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集体备课 智慧同行

  “博采众长,择善而从”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学研讨行之有效的方式。为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促教师在研讨中交流的思想碰撞,每次集体备课前,主备教师做好教材与教参、拓展延伸与数学文化的资料整合,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简明扼要的方法,年轻教师突破墨守成规,推陈出新,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优化课堂教学。

教以致远 研以共长

  “教”与“研”是教学的双翼,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展示新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教研课堂展示平台为生生、师生、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复习课)

班级:六(10)班

执教:梁少云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复习中,梁少云老师从青蛙儿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课中教师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旧知迁移诱导复习,温故知新,完成再认知的一次飞跃,练习设计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更扎实、深刻理解旧知。

课题:《统计》(复习课)

班级:六(1)班

执教:王冰

  王冰老师执教的《统计》一课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让学生自主回顾统计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系统全面地回顾所学知识,练习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班级:六(11)班

执教:王林梅

  王林梅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从游戏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入手,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趁势诱导,引出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在“平面图形间的联系”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构建关系图,丰富探究的层次,开拓思维,让学习变得更加丰盈。

听评互动 拔节成长

  “教无涯,探索亦有道。”课上科组教师们认真聆听,捕捉课堂的每个细节生成,关注课堂实施过程得失。课后交流,首先充分肯定教师授课的亮点,指出存在不足,真诚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授课教师拨开云雾,明确了努力方。

精研细磨 擂台绽放
一磨:循光而行

  经历科组同课异构,教材打磨,谭之平老师结合自己的思路,在六(1)班进行第一次磨课。

二磨:沉淀之美

  玉不琢不成器,经历第一次磨课的反思和推敲,谭之平老师在六(5)(6)班进行第二、三次磨课。

三展:擂台亮剑

  经过科组研究—选材—磨课—研讨—再磨课—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反复的揣摩与雕琢,谭之平老师代表六年级数学组在学校擂台赛课中荣获一等奖。

聚焦小考 共话策略

  熏风日暖,六月的脚步近了。 为了落实毕业班备考计划,实现小考奋斗目标,进一步提升数学科教学质量,更好的把握新课程小考命题趋势,扎实有效的提升小考备考工作的实效性,把复习细化、具体化,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确立奋斗目标,及早谋划,全力以赴做好应考。

徜徉书海 共沐书香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历史学家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家说书是人类的养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徜徉在吴正宪老师老师的《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书中,王林梅老师给我们分享《统计》——用数据说话、谢冬玉老师分享《平面图形》——从尼罗河的泛滥说起两篇有关数学文化的文章,受文中启迪,享受数学文化千百年变化的魅力,丰盈了自己的数学内涵!

  结语: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在不断的追寻理想课堂实践中,我们会看到更美丽的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阅读 3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