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烈五月,初夏徜徉。师生一堂,滴石穿行,温暖于心。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个细节,成了老师共同的心声。
5月24日息县第六小学数学组的教研依然在路上……
第一节课是由五(1)数学老师李倩讲授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课堂上,李倩老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如土豆、苹果、梨、吸铁石、石头等,引出不规则的概念。教师设疑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索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量筒和水测量出不规则的体积。
这时学生通过演示,已初步感知操作方法了。但教师不急于总结方法,立即让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各种不规则的物体,并结合老师提供的记录表,做好实验的记录。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已初步的理解应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此时再总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物体完全沉入水里后的总体积-原来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李倩老师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二节课是由五(2)班数学老师许秀老师给大家讲授的《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许秀老师这节课通过铺地砖的事例要求学生驾驭抽象的数学结论,引导学生参加探讨学问形成过程,尽可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探讨、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本节课许秀老师把数学学问设置在详细情境之中,用铺地砖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知识的探究。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发现正方形地砖的边长与长方形地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通过探讨沟通,将数学概念的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自然揭示了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在获得数学学问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堂上,许秀老师解决问题分析到位,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还和之前学习的有关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例题相联系,形成对比。让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许老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评课环节,数学组各位数学老师也就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邱校长也针对本次教研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在教研的路上,我们数学组携手同行,共同进步。
绿树成荫,花儿芬芳,转眼间就来到了“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夏季,时间在不停地前行,我们的教研之路也依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