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四班家长朋友们的话

慢慢
创建于2023-05-26
阅读 3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言:又到周末了,不由得想到家长们和孩子们共处的时段里是否能和谐相处,特别是和我交流比较多的几个家庭,我对当事人目前所处阶段的感受的确等同身受,因为我也经历过。近几年养成了随手记录的习惯,本学期通过和几位家长、学生之间的文字交流,感受到了文字特有的力量,所以临近毕业之际,又逢周末之时,把昨天的记录分享给大家,以期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人。但内在过于匮乏的人是不可被分享的,当你跟他(她)分享的时候,他(她)要么觉得你在显摆,要么觉得你在竞争,要么觉得你在提要求,所以不同频不交流。是否同频,与学历、职业、年龄无关。不认可的人可以略过下面的文章。

写给四班家长朋友们的话

       这几天,参与处理了几件事情,过后孩子们对我说:“老师,我爱你。”“老师,你特别懂我们。”但我很坦诚的对他们说:“老师也有很多缺点和遗憾。”也有家长说:“你们当老师的很会教育孩子,自己的孩子一定培养的很优秀。”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内心总会经历一个起伏,首先是源于愧疚感的自我攻击和否定,想起以前自己犯过的错,然后是庆幸通过省察和学习,能从错误的教育认知中走出来,改正错误,收到奇效,让我和我的家人都成为了更好的人。

       巨大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六年之间,我最该感谢的人是我的大儿子,他现在已长成为一个积极地、阳光的大男孩,我很为他骄傲。骄傲之处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他的学业成绩有多么耀眼,目前他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的在校生,我所骄傲的是他用他的方式、凭他的力量完成了自救和对我的救赎。成长在一个“内卷”到令人窒息的教育环境中,他的内心没有被“绞杀”,勇敢的说了“不”,勇敢的做了自己。现在令很多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我大儿子看似“兵荒马乱”的青春期里都曾经出现过,比如“厌学”“打游戏”“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拒绝与家人交流”“做事拖拉”“不爱干净、房间邋遢”“不运动、不自律”等等,那段时间,我也很痛苦,感到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被我“养废”了。现在的他,已经能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中事情的轻重缓急、个人内务整洁了、半年前加入了健身运动并一直很自律、有几位充满正能量的好友、尊敬长辈呵护弟弟、为踏入社会积极学习各种技能。

       现在回头想想那段“痛苦的”日子,我的心里充满感恩,我以前对儿子的爱“有毒”,如果没有他用抗争去“排毒”的阶段,他的内心被各种负面情绪积压到最后,我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即使用高压方式把他打造成了名牌大学生又如何,“马加爵案”“吴谢宇案”还不够警醒我们吗?何况在十几年残酷的教育竞争机制下成为名校生的几率极低,更多的孩子(包括大多数名校生)长大后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当下很多孩子连普通人的快乐的能力也丧失了,类似“胡鑫宇案”的例子有太多了。

       有的家长听到这些会反问:“那养育孩子,看到他们出现了问题,就不管了,家长只能躺平由着他们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恰恰需要父母的帮助,准确的说是需要父母反思教育方式有什么问题,去学习去改变,以应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青春期是孩子留给父母修正教育方式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错失了,以后将很难改善。有的人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工作不社交,甚至……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了正向的反馈,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不是只爱那个成绩好的孩子。允许孩子有缺点,接受自家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说的接受不是表面上、口头上的接受,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接纳。

       二、降低期望值,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大人不合理或永不满足的期望,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使得孩子放弃努力。

孩子说:“我这次考了第十二名。”父母说:“加油,下次争取进前十。”

孩子说:“我这次考英语考了第一名。”父母说:“加油,下次争其他科也考第一名。”

      ……

      这样的对话,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丝毫没有感受到赞许和鼓励。正确的回应应该是看到孩子的努力和渴望被肯定的心,能共情孩子对取得的成绩的高兴:“真为你高兴,看来这段时间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吧,挺累的吧,今天就好好放松一下吧。”或者“看来这次你非常的细心,专注力又一次打了胜仗啊!”

      关于期望值,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学霸是天生的。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否定后天努力和勤奋的必要性,除却人老体衰的暮年时期,人生的前大半程要有好的生活的确需要努力和勤奋,但学习这件事情,很多孩子即使勤奋和努力了,也只能取得中上游的成绩。学霸的养成是厚积薄发的,既要有先天的脑功能区发育条件,又恰恰遇到了适合这个孩子特质的养育方法,才有成为学霸的可能。学霸更不是补课能补出来的,补课对部分同学有一定的作用,但补课终究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学习方式,勤奋和努力只能解决孩子学习中的跟知识本身有关的问题,通常改变不了孩子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这些影响更大更深远的问题。

      三、对十几岁的孩子请停止说教。孩子什么大道理都懂,对道理听得厌烦极了,甚至大人越讲道理孩子越反着干。

      四、不要眼里只有学习和分数,其他的事情也很重要的。学习需要好心情,青春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及其他非学习方面有很多的困惑或烦恼,及时的纾解才能让孩子有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调查数据显示,让孩子厌学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知识学习上的困难,而是人际关系。但有的孩子回家想和父母谈谈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家长的回应是:“你成天在学校里牵扯进那些破事,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好吗?”这样的回应,彻底断掉了孩子想和父母交流的想法,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五、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什么样的人。

      1.好好说话是一种修养。孩子顶撞我们的时候,大人往往会被激怒,也无法好好说话,这样的不良互动说明大人和孩子在同一个段位。面对情绪波动大的孩子,大人的心里要清楚从生理上来说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为什么会“气死老子”,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前额叶皮层”,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合理的判断和控制冲动。它就像我们自控力的来源,每当我们产生冲动时,它就会跳出来告诉我们要“理智一点”。但遗憾的是,一个人差不多要到25岁左右,前额叶皮层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25岁以前,虽然孩子的自控力在不断增强,但总体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也是很多儿童、青少年无法长时间专注学习,做事容易半途而废,特别沉迷于能立即获得快乐的事物的原因,也是他们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原因。父母只有理解了孩子,先拥有情绪稳定的能力,等到孩子的情绪相对平静后,父母再利用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引导孩子恢复理性。

       2.“卷孩子”不如“卷自己”。如果不学习,我不知道我以前错的有多严重,不知道孩子各个年龄段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对应的养育方式,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有效沟通。为了匹配孩子的成长,最近六年里,我学习了很多,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大量的阅读。几乎每天都阅读,这六年读过的书深深地影响了我。有关于家庭教育的名作,如《正面管教》《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亲爱的安德烈》《多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为何家会伤人》……有职业教育类的的如《班级管理的艺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更多的是更广泛体裁的各种文学大家的书,阅读使我的内心更加丰富、从容、淡定、平和、通透,能给自己、家人、我的学生源源不断的提供正能量输出。

     (2)学习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视频和讲座,比如李玫瑾、魏书生、武志红、曾奇峰、李一诺,关注他们的各种媒体号,跟进更新,持续学习。

     (3)自费加入了武志红教授的学习课程,自学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怎么倾听、怎么交流。

    (4)坚持运动五年了,几乎每天保证40分钟的运动量,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

    (5)保持家的整洁、温馨和厨房的热气腾腾。

    (6)有自己的爱好。养花种草,每一季都有短途游,每年的大假期会安排远游,去见世界见众生。

    (7)喜欢自己的工作,拥有能感受到和学生们在一起的幸福的能力。

       五、还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上面所说的我那么充实又收获颇丰的生活好似把儿子的成长扔在一边不管了,但我对他的关注从未放下过。我懂得了他正在经历一个连他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一个艰难的阶段,家人的包容、乐观、情绪稳定就是他惊涛骇浪的青春世界里的“定海神针”,从家人的幸福日常和稳定中他知道他自己没有那么糟,他不需要背负他人的任何期望,他只需要做他自己就好,家是他最大的底气。当他情绪冲动过后,他也自责和不好意思,父母是怎么处理情绪的,做比说的效果好太多了。我绝口不提学习的事情,不再挑着他的缺点说教要求他改正,但我和他之间的关联从未切断,我只做好了我的事情,等他的心理发育跟上了年龄,等他经历了世事的历练,遇到的事情教会了他很多道理,最后就收获了一个越来越好的孩子。

      我们常常抱怨,过去我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很苦,大人顾不上管我们,我就靠自己长成了独立自强的我们。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养着,却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大多数父母并不自知对孩子的爱并不是爱,是“控制”!父母想控制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长成大人心目中的样子,一旦孩子没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便愤怒。但问题是,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控制!!所以,矛盾就无法避免了。我们不妨看看两位网友的话,父母的认知有时候有多么大的偏差甚至是扭曲而不自知。孩子们真正想要的爱是又什么样的。

     最后,我想用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情来告诉大家理解孩子、共情孩子的力量有多么大!儿子高考后要留长发,说实话我欣赏不来,他爸爸更是接受不了,为此父子之间闹起了矛盾,但那个时候我已经学习家庭教育两年多了,能理解儿子并明确表达我发自内心的支持,也做通了他爸爸的工作,此后,这件事情没人再提。一年后我们去云南旅行,我陪他一起编了“脏脏辫”,自云南回来后的第二天,他突然决定去理发,回归了男生清爽的短发造型。半年后的寒假回来,勤洗澡和打扫房间成为了常态,我多年唠叨都没促成的习惯他自己养成了。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和孩子成为敌对的关系,明明是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明明都应该是世上最爱对方的人,为什么却面目狰狞?如果人到中年遇到了孩子的青春期,感受到的是极度的痛苦,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要再错失这最后一次修正的机会,停止错误的养育方式。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且行且珍惜。愿四班的宝贝们未来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


阅读 3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