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幼教】聚焦数学核心经验,共研集合与分类

柳州幼教
创建于2023-05-26
阅读 32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记柳州市学前教育中心组第四小组2023年第一次研讨活动

  为了帮助教师们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数学领域中“集合与分类”的核心经验,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师们在数学活动中的指导能力,2023年5月24日上午,柳州市学前教育中心组第四小组成员一行15人在柳州市柳南区第三幼儿园开展了第一次“i”思考数学研讨活动。

理论学习、共学共研

  集合分类核心经验有哪些要点?儿童发展的轨迹与特点有哪些?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给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性策略?在周婕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再次仔细研读《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教什么?怎么教?》一书中的《集合》篇章。大家且看且思,将重要的地方进行标注,认真做好摘要记录并且与同伴针对书中疑点、难点进行交流沟通。

调查找盲点、交流出真知

  为了解小组成员对“集合与分类”核心概念等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组员们进行了扫码问卷填写。通过梳理,组员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集合概念不清晰。2.对分类的基本形式认识不全。3.对具体案例所体现的集合与分类的核心经验把握不准。

  基于小组成员们的问题与困惑,老师们结合理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讨论。

  柳州市柳南区第三幼儿园陈爽园长:“找朋友”游戏案例中,西蒙娜老师引导幼儿泰拉找到一颗一模一样的蓝色星星。教师通过指定颜色和形状,帮助幼儿关注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属性,所以这体现了“集合与分类”中根据物体的属性对集合进行分类这一条核心概念。

  柳东新区第一幼儿园苏家庆老师:“人物分类”这一游戏活动案例,可以按人物的衣服、头发等多种属性进行分类,它体现了“集合与分类”中的同一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这一核心概念。

  柳州市柳南区第十幼儿园向春雨老师:“猫是比狗更友好的宠物”、“我更想要木质玩具,而不是塑料玩具。”这是把猫狗、玩具等分类后进行的比较,体现的是“集合与分类”核心概念中的第三条: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的。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对匹配与分类概念混淆不清,为了更好的了解“匹配与分类”。全体组员一同观看了视频《集合与分类》。小组成员对于视频中“立体小熊游戏”是匹配还是与分类?进行了研讨。

  柳钢三幼候易华老师:游戏中,将小熊根据颜色属性特征分成了蓝色、绿色、紫色、黄色4个子集属于分类活动

  柳钢幼教赵春燕园长:从儿童思维的层次来说立体小熊是匹配而不是分类,因为若是分类能力的话,属性特征应该是孩子去区别和发现的,而不是教师预设的。

  广西科技大学莫园园长:匹配和分类都涉及对物体属性特征的的区别和认识,但两者是有差异的:匹配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比匹配更重要,它是儿童集合概念认知的典型能力表现。教师不能将儿童掌握匹配对应的能力等同为分类的能力。

  柳州市柳南区第三幼儿园陆茜老师:匹配是给了参考的标准,让幼儿按着这个标准寻找和标准一样的事物。而分类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它是可以自己按物体不同属性定义的。

  通过视频学习及研讨交流,小组成员对匹配与分类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可将集合融入日常生活中,如在睡前让幼儿玩袜子、鞋子的匹配游戏;过渡环节跟幼儿收拾玩具,引导幼儿将玩过的玩具放回玩具柜里;引导幼儿整理玩具、图书,将玩具、图书分类摆放等;通过利用周围的物品、环境带幼儿进行匹配、分类游戏练习,让分类变得好玩,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分类,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活动结束,周婕组长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小结并提出建议: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经验水平循序渐进,引导幼儿从最初的匹配到二分分类再到多元分类,依据幼儿能力匹配对应练习。同时强调:我们要认真学习吃透理论,用理论作拐杖,去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研则枯。本次教研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通过活动进一步夯实了理论的基础,加深了教师对数学领域“集合与分类”的概念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得到了历练与提升。

主办:柳州市学前教育教研中心组·第四小组

图片:黄爱媛

文字:陈爽、陆茜

审核:李薇、周婕

阅读 32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