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莫言谈写作
tly
创建于2019-09-21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唐丽羽
莫言作家作为中国荣获“诺贝尔”奖第一人,引起了整个世界对他的广泛关注,他的获奖,他的作品,就像一注强心剂,给几代人注入光明和力量。
他的书籍纷纷被人抢购,卷起一股文学热。同样喜欢文字的我,此次获奖也让我对莫言作家老师有了深切的关注,访谈中的莫言老师表情自然平常;语言谦虚朴实;态度谨慎真诚。他那深入“人性”心灵的语言和作品的精神是给你我一种向上的动力。
写作,来源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东西”我们要学会鉴赏并学以致用。莫言说,“获得更广阔的思想,只有通过阅读和生活,没有别的办法。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贫乏,读历史可以让你的生活往前提,读科幻可以让你的生活往外扩。”莫言从小喜欢看书,把家中哥哥大学的语文教材看完了他又想办法到邻居家借书看,在记者访谈中他提到帮邻居家磨一圈石磨才能看上书中一页纸也乐意。没书读就读新华字典。好学,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依然从小造就了他的文学特质。在成名之后,莫言的不断创作过程和生活中仍然离不开学习和阅读,书架上摆满书籍。他古今结合、中外兼收,阅读范围广泛,从中吸取养分为写作作好铺垫。
写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考。
有人大致说过,作家首先是要了解自己才能更好了解别人了解社会。我想,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必定还是一个内心世界情感丰富的人,视野和思想开阔并善于思考和总结;善于洞察和感受;把喜怒哀乐变成写作的动力,把感情进行升华,使人看之受其影响并产生心灵的碰撞和共鸣。莫言对农村的熟稔,文字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他的好学和过早的社会经历使他对当时社会现象、人性、家乡乡土保持着一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创作,不同人物描写,极力的把他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大胆揭露,赤裸裸地展示人世的苦难,把苦难写得丰厚真切,深入人心。升华出人对生命的感动。他的作品中不同的细节描写反映了他深入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内心世界丰富细腻又含纷乱矛盾,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和对感觉的放大形成了他豪放的文学风格。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纯文学”。
写作,来源于理想和正激励。
莫言从小生活在山东高密的农村,五六十年代的文革,许多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同样忍受饥饿和压迫,一年难以吃到一餐饺子的他,他的写作梦想是从一天三餐能到吃饺子开始。正如莫言所说:“饥饿是心灵和肉体的双重记忆”。莫言读小学三四年级写的作文经常被初中老师拿去做范文读。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写作基础是他的一个梦境和童年时期的亲身经历,写作特点在当时时期与众不同,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现象和对“人性”的尊重,这篇作品使他一举成名,正因为有了这些激励,使他的《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红树林》《蛙》等优秀作品不断相继出炉。
写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写作,是作者独有的艺术天赋和生命感知,以自己的平凡经历和所见所闻来感受生活,敬畏生命。对人生与社会,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现实与理想,把生命的认知变成文字,将想象和理想融入文字,把心灵和灵魂进行表达,使其优秀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时候莫言经常放牛,在空旷无人的地方,他只能与动物对话,牛眼睛中他的倒影,蓝天、白云、民间故事、封建文化等,都成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写作的虚构。在创作艺术上,都表现出充沛的想象力。二十几年的农村生活经历成为了他宝贵的写作素材和他对家乡的情结。“我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童年对乡土的记忆。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人们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审视的一个具体可感的通道。”莫言道。
写作,是从模仿到个性创造的过程。
从不懂到懂,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就是从模仿到自我完善的过程,写作也一样。
莫言在07年山东理工大学发表座谈时讲到,他把他得生活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中去,与大众结合在一起。他把感情升华,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用身体经验作为创作的角度。在提到写人物写作技巧上,他说要有感而发,用最真挚的感情,把内心最深的感情与人物相结合。
就连莫言都一直深受当代作家写作手法的影响,特别从福克纳作品中,使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在创作技巧上受到启迪。他觉得要开始写自己的东西,自己熟悉的东西。在《天马行空》中,他如是说:“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他开始大胆写感觉,将魔幻的现、实主义、诡异、鬼灵精怪的意识和现象融入作品当中,营造一个浓密重彩的小说世界。莫言的《生死疲劳》是魔幻现实主义、历史与当代融合的作品,极具魔幻色彩,这一代表作完全代表了他个人的写作风格。
生活中莫言还喜欢写书法,他左手的笔法也仍然铿锵有力。偶尔在微博上发表感言,唤醒人们对各种欲望的不可无限追求和良知,感言我们要把握生活的能力;用生命,用灵魂的力量耕耘自己的人生。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