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展示辽宁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经验,辽宁教育学院于5月25日至26日举办了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
活动由辽宁省教育学院主办,丹东市第一中学承办。来自全省各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教研组长,教研员参加了会议。辽宁省教育学院高中化学教研员赵红杰,丹东市第一中学校长张良,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卫齐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这场规模庞大的教学“切磋大会”就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帷幕。本次现场课的授课教师是2022年省优质课大赛的前六名选手,老师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来自丹东市第一中学的杨慧军老师主讲的《有机推断中的信息应用》。杨老师首先介绍了课标和新高考中的考点,展示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用一道高考题引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随后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信息,分子式信息和题中已知信息三方面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最后利用诺贝尔化学奖视频,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课后,丹东市高中化学教研员王桂芹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本节课是全体化学组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教学设计上加入了个性化的元素,进行了模型建构应用,凸显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她同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和鼓励。
第二节课是来自抚顺市第十二中学的王杨老师,她带来的是《烃的衍生物复习》。杨老师从阿司匹林的介绍导入,设计了基于阿司匹林的合成模块探究,通过多个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随后再从键的极性角度入手进行类比迁移,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整合,最后通过尼龙6,6实验探究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课后,抚顺市高中化学教研员王平伦老师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本节课是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的大单元教学,按照课标要求,强调了认知的结构化,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有很强的帮助。
第三节课是来自锦州中学的霍春宝老师主讲的《烃的衍生物》。霍老师首先从基于真实情境的药物合成研究入手,介绍药物合成中官能团之间转化的重要意义,从药物合成条件的优化到新药物合成的视角出发,通过发现问题,辨别官能团,推测反应等多维度探究了官能团之间的位点关系和转化。
课后,锦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于漉老师进行了点评,她指出,霍老师的课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自主构建官能团的变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第四节课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刘亚京老师的《有机化合物全章复习》。刘老师基于宏微结合的角度认识有机物,分别从结构,性质,用途三个视角对本章内容进行探究性总结复习,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整节刘老师课语言精炼,板书规范,教态自然,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
课后,大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苗冬雁老师进行了点评,她指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一是难度适中,既到位又不越位;二是配合双减,紧扣教材和课标;三是从结构到性质再到用途的层层递进。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情境引入和问题驱动,特别关注教学评一体化,是一节高质量的复习课。
第五节课是来自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的王伟老师的《有机化合物》。王老师从一个苹果引发的思考作为切入点,通过组成——结构——性质——应用——价值着一条主线的探究,实现了宏观辩识与微观辨析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合成有机化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和为社会作出贡献。
课后,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的李国义老师进行了点评,李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赞赏,他指出,本节课设计巧妙,老师教态自然,课堂氛围活跃,严谨流畅,疏密有度,教学过程中素养落实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科育人功能。
第六节课是来自东北育才学校的庄严老师的《有机化合物的再认识》。庄老师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组成、结构三个模块切入,设置了七个学习任务。整节课设计新颖,思维严谨,采用问题驱动的模式层层推进。庄老师通过不同维度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探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最后,省教研员赵红杰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她对今天上课的六位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六位老师的课都紧扣教材和课标,对知识进行了结构化认知,均是创设真实情境驱动任务的发生,在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大单元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也对基于新教材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六条建议,她希望全体与会老师要以此次展示课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教材和课标,积极探索学科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地,在应对挑战中迎难而上,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
千里始于足下,高山起于微尘。与会的老师们一致表示,此次学习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回到各个学校后,定将本次培训心得要进行再交流,再研讨,再实践。此次会议为全省各市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提供了机会与平台,为全省各市新课程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必将促进全省化学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大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