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十二个学前教育宣传月“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为契机,我园于5月24日开展了“民族团结入童心,齐心共筑民族情”亲子研学活动。来到黄河麦野谷研学实践基地,开启一天的“习传统文化、寻农耕印记、讲民族团结故事”研学之旅,希望通过这样的研学方式,传承农耕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手拉着小手,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出发了。幸福的表情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有家长的陪伴研学这件事应该是孩子们觉得最快乐的事!
那些风儿,带来了夏天的芬芳;
那些花儿,记载着夏天的美丽;
那些笑声,留下了童年的快乐;
那些脚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看: 通过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了解节气的秘密。
学: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的探究,了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价值,填补了幼儿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的了解。
亲子活动是父母和孩子一同参加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在这种活动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同心协力,共同完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能迅速的搭建亲密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加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在亲子活动中,孩子和父母在亲子游戏中能进一步提升亲密关系,让孩子在父母的关心和陪伴中成长,更有利于塑造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
走进云中农耕文化苑,大家徜徉在云中农耕文化的历史长廊。犹如一滴水可折射七彩阳光,这里的一景一物,无不绽放出中华农耕文化曾经的璀璨和芬芳。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造就了云中——托克托别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坊染工艺,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扎染有一千多种纹样,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
幸福的时光总是觉是过的很快,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体验了快乐,还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和皮影戏,它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将这宝贵的财富继续传承下去。
这次研学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