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5月24日下午,九一小学南中环校区全体美术、书法教师在二楼会议室进行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生长”课堂下美术“大单元”教学为主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
“生长”课堂是我校立足自身实际,综合研究多种基本教学思想和模式后提出的一种综合性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生长”课堂致力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养导向的真实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构建真实学习场域,创设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真实任务的探究中获得真实理解,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最终达成真实成长的目标,内化知识,生发感悟,形成自己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生长”课堂的四个特征可概括为:生动情境、生成问题、生长思维、生发感悟。
“大单元”教学最初是在20世纪提出的,主要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小学美术单课时教学,“大单元”教学有很多益处,如能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等。
小学美术学科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从美术知识的整体性角度出发,以某一主题或者任务为中心,从更加多元化的维度出发,充分的挖掘美术知识的内涵,并以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最终目标。
怎样在“生长”课堂下落实“大单元”教学是每个老师必须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活动伊始,九一小学南中环校区的美术、书法老师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生长”课堂下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理解、思考、探索与践行过程。
阴老师从“为什么是大单元”、大单元“大”在哪?、大单元的“秘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与交流,并在“生长”课堂下怎样构建“大单元”教学给出了具体指导:一是将美术创作的基本环节,置于一个单元中的设计;二是围绕一个主题的“深度学习”设计。三是在教学中要遵循“生长”课堂四环节:(一)、生动情境。(创设真实情境)(二)、生成问题。(提出驱动性问题)(三)、生长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四)、生发感悟。(内化、迁移知识)。
于老师通过具体课例分析了“生长”课堂下“大单元”的教学设计,需要全面地考虑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主题、学习情境、学习评价,设计一定的教学活动,引发自主探究,从而全面挖掘单元主题与单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评价过程中要关注“生长”课堂过程性评价、“生长”课堂终结性评价、“生长”课堂增值性评价。
韩老师认为,教师应在“生长”课堂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评价标准、实施条件下进行思考。多维度构建大单元的教学路径,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高效组织教学过程,营造真实情境。在明确“大单元”主题后,教师要收集相关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的设置情况,寻求其中的有效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
王老师认为美术教学要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课堂,在“生长”课堂理念下对课堂重新建构,打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美术课堂。“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正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实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接下来,阴老师以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学画农民画》为例,对该课进行了单元架构、梳理。单元主题定为“农民画之美”,分4课时进行教学。4课时包含了多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结构课程,并且融入了跨学科的学习。通过对具体课例的深入分析,老师们对怎样落实“生长”课堂下的“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了有更清晰的思路。
思辨笃行,切磋琢磨,行而不辍,践行致远。本次教研活动以“生长”课堂下美术“大单元”教学为主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确保实现让教师“真”教、学生“真”学,让课堂充满探究与生长激情,让师生在课堂上“真正”探究、在探究与思考中“真正”生长和“有效”生长的目标。今后,老师们将从“大单元”的角度把握教材,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让我们在困惑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大胆摸索。
图片:阴敏 于瑞敏 王童璋
撰稿:韩静
审核:阴敏
编辑: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