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修行之路无止境,善思善省,同研共享方能众行致远。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如期而至。宋玖丽老师今天带领着五(1)班的孩子,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基础上,攻克了本单元的难点一一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宋老师敢于让孩子们自由展示自己的答案,随后再从不同的答案中互相讨论,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一一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要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因此重点又转接到异分母分数通分这一知识点。
小老师上线,十来岁的孩子,在如此多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毫不怯场,由此可见,宋老师平时在班级学生锻炼这一块,下足了功夫!
课后,全校的数学老师汇聚一堂,就本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首先,宋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说课。宋老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张鸿伟老师进行了组内评课。张老师说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运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时,我们结合图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尤其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更应通过数形结合,将分的份数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的图形,转化为份数相同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李灿老师则说宋老师的课基调十分沉稳大气。知识点没有断轨与上节课的衔接非常棒,实现了知识点的迁移。并且本节内容中的算理与算法大多是从学生的口中总结得出的,教师并没有给出现有的结论与答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深化了算理算法在孩子们心中的认知。例如“分母不同,则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加减法要先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算法相加减”不过宋老师有个小小的口误: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而不是不能加减,不过瑕不掩瑜,宋老师这节课十分的优秀,值得借鉴。
朱胜老师谈到宋老师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堂课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索,交流,尝试练习,总结算理算法,运用练习”的学习过程,这就是一个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交流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宋老师没有急于给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在有了更深的学习体验后,再引导学生总结算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这堂课的一个小建议:学习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借助数形结合,先出示图让学生理解以后,在进行通分计算,这样能使学生更理解一些。
田静老师说宋老师的教学复习铺垫有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情境创设有效。出示生活垃圾的资料,引出生活垃圾统计表。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式。把枯燥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乐学。渗透课标中提倡的理念,学有用的数学。
王艳红老师说宋老师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而巧妙,宋老师的课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宋老师沟通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凸显了数运算的计一致性。宋老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学的开心,老师也倍感轻松。
袁红亚老师表示宋玖丽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整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宋老师采取复习导入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加减法计算首先要统一单位。在探讨异分母加减法的算法时,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尝试探索计算方法。随后在自主练习中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点。整节课宋老师语言干净利落,学生参与度高,学生的语言也很完整。
贾主任则表示,宋老师这节课已经磨了好几遍了,能看到宋老师的进步。以及宋老师平时在日常教学中很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孩子在课堂中能如此大胆并流畅的说出想法。
最后,马校长表示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不在于她讲的有多好,而在于是否能管住自己的嘴,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思维锻炼的机会还给学生,宋老师就这样让学生去表达去探究时刻关注着班级每一位孩子的成长。
通过本次数学教研活动,老师们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掌握了教学技巧,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教学能力,在专业化发展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