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分数上。分数似乎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家庭教育认识中一种严重的误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孩子成长的依恋期。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长期与父母隔离已造成无数悲剧……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孩子杀人、自杀的根本原因!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背景……人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影响……发生在2007年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岁无故杀人。如果家长能够了解: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所熟悉环境和好朋友的的依恋。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的。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所以,孩子要尽可能地由自己来带,不要推脱给其他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有的家长借口工作忙,对孩子是不管不问。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心理就会产生问题。等家长挣了钱,再想管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想管也无能为力了。可惜时间不能倒流,家长只能是后悔莫及!因此,家长亲自陪伴孩子成长非常重要!幼儿阶段,如果父母不能同时陪在孩子身边,那做妈妈的一定要陪伴孩子成长。否则光有事业的成功,家庭却冷落了,孩子也疏远淡漠了,那一定是很遗憾的事情。当我们家长在事业有成之际,看到孩子茁壮成长,那样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慰与成功。
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建议家长要做到如下:
1、重结果更重过程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适合孩子,而只是关心结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还不断提醒孩子还有不足,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自己没有了信心,甚至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学习的动力,在面对考试时,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而是担心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所以家长们要重结果更重过程。
2、家长要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应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
3、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4、“斥责”要有的放矢批评要达到效果很重要的原则是弄明白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和批评具体要绝绝的问题。自己看不惯就批评,甚至数罪并罚。常常会让孩子挨了批评还不知道为什么。因此,在批评孩子前一定要有的放矢。第二、要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从小就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幼儿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三岁以前是孩子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每天都有诵读的内容,每周背一首古诗。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背多了,便成为他一生的智慧财富。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孩子诵读经典不止使孩子进步,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奖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能拿到。究其原因,是中国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合作意识。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孩子做好表率。孩子从来都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确切说,要输也是输在父母自己手中……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坏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再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因此,改变孩子的行为要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 想有所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只有我们的心理“健康”了,孩子们心理才可能“阳光”。“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没有一个孩子的笑声,这个家庭是没有希望的。”
家长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求孩子读书,家长也要读书,要不断地学习。陪伴孩子读书,孩子成长了,家长也提高了。其次,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首先要有好习惯。要求孩子要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比如,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就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电脑。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我们的家长都能做到。让我们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他们就会有幸福美好的人生,这也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
穆棱市马桥河镇中心幼儿园
2023年5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