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强大动力源。
什么是乡村产业融合?个人认为,并不是把独立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联合起来,或者一个区域内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也不是在产业园区搞农业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就是融合,产业融合以农业农村为基础,通过要素、制度和技术创新,让农业不单是局限在种养业生产环节,还要前后延伸、左右拓展,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有机整合、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如设施农业中有工业,加工体验有服务业,休闲农业中有旅游等,关键点是融合之后产生的利润比单纯每个产业之和要大,核心是要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吸引现代生产要素,构建产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体系,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和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激活城乡闲置资源、闲暇时间和闲散劳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实在在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一是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多元主体。与城市产业融合不同,农村产业融合主体除了企业和机构外,还有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不断“做优做高”,加强“空壳”农民合作社整治清理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加快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转型升级;还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分工合作,通过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方式,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是催生农村产业融合新业态。新产业新业态既有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可视农业、阳台农业、植物工厂、直播带货等新技术渗透型的,也有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景观农业、创意农业、农业电商、乡村民宿等产业链拓展型的,还有订单农业、信任农业、认养农业、定制农业、共享农庄等模式创新型的。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依靠技术和模式创新不断催生产业融合新业态。一方面,要立足于共同富裕目标,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使农民能够更多分享新业态的增值收益;另一方面,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各种新业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措施,引导各种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打造农村产业融合新载体。为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当前亟需打破城乡分割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规律,打造一批有利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载体。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已经在全国探索创建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农业产业集群、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为核心的乡村产业集群,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有效空间载体。
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各主体都能够分享产业融合的增值收益,尤其要正确处理好各新型主体和广大农民主体的利益关系,既要从法律和政策上保护各新型主体的合法权益,又要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和融合发展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