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用心观察——第六中学二年级《雷雨》公开课

那些花儿
创建于2023-05-24
阅读 2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

五月的校园,书声琅琅,生机勃勃,教师的教研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23年5月23日,全椒县第六中学童万书老师和二(1)班的同学们为大家呈现了一堂“清新”的语文公开课。

《雷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旨在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童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首先,童老师在指导学生对字、词、句的研读非常到位。在指导“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时,童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垂下来,能不能换成落下来”让学生换词理解,加深体验,体会中华文字的精妙。并出示句子让学生选词填空,加深理解“垂”和“落”的区别。其次,在深入学习阶段,童老师按照课文写作顺序,分别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授课。在奇妙的自然美景面前,让小朋友们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    发现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达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目标。

      课后童老师对本课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了说课。

    语文组的老师们也对童老师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学生课堂听课习惯较好。

      建议: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文本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达到感悟体会大自然奇妙的效果。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语可以丰富,更有针对性。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个人素养,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在历练中成长。

阅读 2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