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一地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等科举盛况,皇帝将孔子阙里府号赐作县名,以示褒扬,此处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福建泰宁。泰宁自古以来文风兴盛,出现了如明代李春烨十年官升12品的传奇,这不禁让我们对此次与泰宁一中的交流学习抱有高度期待。
“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麓大金湖”。5月19日上午,我们就来到坐落于大金湖旁的泰宁一中,感受灵秀之地蕴养的济济人才。刚刚进入学校,便发觉校园布局精巧,建筑风格鲜明,粉墙黛瓦,檐角飞扬,独具新徽派特色。校内绿草如茵,环境优雅,是一所集绿化、美化、香化、诗化为一体的现代园林式学校。
接待我们的地理组陈老师向我们介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诚实、勤奋、团结、进取”的校风,发扬“厚积薄发-做自豪泰宁人”的校训,积极倡导并实践“让每位教师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探究乡土,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
接着泰宁一中的廖旸老师为我们开设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公开课,课程以“北极通途”情境导入,以全球变暖下北冰洋全新航道为主线,分析了北极地区周边的大洲大洋相对位置,介绍了该航线开通的利弊,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最后展示了北极的生物与人们的特殊生活方式。
对比北极,廖老师针对南极地区的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重点强调了南极地区气候更冷的原因以及南极科考的最优时间。
课程结束后在学校会议室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廖老师以“北极通途”为导入情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授课过程中内容详实,加入了许多如独角鲸季节迁移,因纽特人冰屋等实例,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能使抽象地理知识落到实际,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在故事中收获。除此之外,大家更惊叹于廖老师沉稳大气的台风和娓娓道来的教学风格,真是一位极具个人风格与教学魅力的老师。
两地教师交流互研,在语言的互动与思维的碰撞之中取得丰硕成果。这正是研学的意义所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到另一个地方学习交流,经验共享,互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