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季为传染病多发期,昼夜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期,作为儿童健康的“敌人”,全国多地已迈入高发季,根据以往的检测情况看,一般5月达到手足口病的最高峰。
杰夫幼儿园温馨提示: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希望家长能关注和了解手足口病的有关情况!
一、什么是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二、手足口病患儿有哪些表现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
为了更好的保证幼儿健康,请家长朋友们配合以下工作: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
2.科学穿衣: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3.开窗通风: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4.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5.坚持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营养: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证睡眠: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8.减少外出: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防被感染。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该病感染方式多样,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经水和食物传播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幼儿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四、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幼儿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3.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4.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5.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家长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防止传给别的幼儿。
6.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五、万一得手足口病怎么办?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
及时退烧,注意病情
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头疼、呕吐等立刻就医。
补充营养,注意饮食
1、饮食要少量多餐,清淡营养,以软烂或流食物为主;
2、不宜热饮热食,或食用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内部疼痛,引起儿童厌食;
3、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残留物感染。
伤口护理,注意卫生
1、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挠破患处;
2、切勿用针挑破皮疹,引发感染;
3、皮疹破损处及时涂上消炎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被褥,多晒太阳,保持清洁。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
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
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告知老师。 希望这篇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宝宝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一起为宝宝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