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西府曲子 传承非遗文化

歆井宝
创建于2023-05-23
阅读 3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学院努力将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西府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专业音乐教师优势,请进社会老艺人精心指导,让西府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通过教孩子们学唱西府曲子,让学生感受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唱响和传承西府曲子的同时,也让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努力奋进。

我校西府曲子传习班,多次获得荣誉

日常活动课

03:24

《人面桃花》汇报拍摄视频

03:37

《人面桃花》出自唐代,崔护《游城南》诗。崔护郊外春游时,在一人家中偶遇一位美女,彼此爱慕,第二年再访时,桃花依旧,屋舍仍在,而美女却不知去了何处,崔护不胜感慨,于是提诗门扉。

西府曲子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传统民间的一种俗曲,是关中曲子的一个分支。也称“西府秦曲”、“西府清曲”、“小曲调”。其表现形式有舞台戏、木偶戏、皮影戏及座唱等。流行于凤翔、宝鸡、岐山、扶风、眉县、武功等地区。

西府曲子发源于凤翔,来源于早期雍城秦曲,后受唐代大曲、宋代鼓词以及现代眉户曲子的浸润,最终由散乐坐唱的清曲发展为集民间曲艺和戏曲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因为它的雅俗共赏和刚柔相宜,在宝鸡有大批的爱好者。西白村是西府曲子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清朝起就成立了曲子班,后来发展为西府曲子学会。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宝鸡县曲子班将《王妈问病》一剧搬上舞台演出;相继,凤翔县剧团又将《张化卖妾》搬上舞台,受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他们还创作演出平弦曲子戏《母女心事》、《瓜园新歌》、《赎女婿》等剧目,推动了西府曲子戏的改革发展。西府曲子颇受群众喜爱,在民间流传有:“曲子戏,真好看,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千遍不厌倦,哪怕几天不吃饭”的谚语

群众对西府曲子戏剧目有:“不卑不亢、刚柔合宜、不野不文、雅俗共赏”的赞语。

西府曲子,包括平弦、越弦与曲牌三部分。平弦曲调清雅、温柔,民歌风味较浓;越弦曲调高亢、明快、朴实流畅。平弦与越弦同场清唱,但越弦演变较大,发展为后来的眉户戏。

01:24

西府曲子搬上舞台的曲调多以平弦曲子为主,但各类曲调都有各自的特点。平弦由民间流传的小调组成,约有40多个曲调及100多个曲目。其曲调柔和细腻、委婉动听,善于表现生活及爱情故事。月弦是一种联曲体唱调,有70多个曲调和400多首曲目。行腔音域宽厚,昂扬慷慨。曲牌,用于伴奏,约有曲目20多个。

00:15

西府曲子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善于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大众欣赏口味改变的影响下。大多数人觉得民间曲艺太土、太过时、不合时宜、不够时尚,使许多民间曲艺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并逐步走向消亡。我们要为民间曲艺创造一个新的生存环境。谋求民间曲艺发展的新道路,把西府曲子再创作产生过可喜成绩的经验加以借鉴。将会给其他民间曲艺的再创作带来新契机。

阅读 3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