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第三课|愿做一名“别茶人

用户8616301
创建于2023-05-23
阅读 15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是日也,晴云轻漾,熏风无浪,恰是我们时隔一周又相聚共习禅茶的日子。师兄们从各地赶至香园,每人袋子都装有一两样“宝贝”。“宝贝”为何物?原是师兄们从各地带来的茶,多一黄一绿(此处言“多一黄一绿”,在后文会作解释)。意为何?因今日要开始和大家一起喝茶了!今日正是识茶的第三堂课,此次课程我们跟随两位老师的步伐,学习“什么是茶”及“如何品析茶”,并实践品评几款绿茶与黄茶。

                      什么是茶

茶之起源、茶之典故、茶之效用由了明老师一一讲述。《茶经》记载:“茶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此为茶之源,而后有“七经目”言茶的制作。依据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法系统性则可将茶叶为六大茶类,今日我们要品评的就是其中的两类——绿茶与黄茶。且茶之内含物质丰富,形成了茶不同色泽、香气与滋味,例如茶中的氨基酸成分赋予了茶鲜爽的滋味。其效用有言“为饮最宜”、“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如何品析?

悉心等待老师们泡一壶茶的过程中,再温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如今要用之前学到的品茶的“礼”与“仪”,正式做一名茶客品茶了

一步先看干茶外形、摸其触感、闻其香气。二步再闻茶香、看汤色、尝味感。最后再看茶底色泽,摸茶底触感。

作为一名刚入门的茶小白,看外形、摸触感、看汤色时还觉尚可摸索,待到闻茶香、尝味感时,便觉难度稍大。拿出一张味盘表,细细对照,闻此茶熟豆香,另一款茶似乎也是熟豆香,待到交流分享时,听旁有师兄道兰花香、玉米香、稻草香时,惊讶之余更多的是羡慕。不过老师也有说,不同的人对同一款茶的感受也可能不同,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放下烦恼,静心品味,待分辨出一款茶有花香时,感到自己品茶中稍有进步,即生喜悦之情,随即告诫自己,学茶之路漫漫,不可生得意心,回家还需多品茶多练习味觉的敏锐与口感的判断。品评黄茶时经老师讲解黄茶制作工艺,方知市面上黄茶难得,前文所说的“多一黄一绿”,或因商家不诚信,或因其闷黄工艺不善,致某些黄茶气味和味感更接近于绿茶。今日品评两款绿茶、三款黄茶之后亦能辨黄茶与绿茶的差异,此是本茶小白的另一收获。

                  课间小食

今日课间,不仅有孙师兄手作的糕与菓子,还有了明老师从禅院带来的枇杷,“弹质圆充饤,蜜津凉沁唇”,枇杷入口的滋味,甜而鲜美,是夏季特有的滋味。

 “孚慧”——信念与智慧

还有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今天我们禅茶四十二班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孚慧班”。苏师兄解释道:“孚,信也。有孚才有福。源自坎卦的卦辞‘习坎,有孚,唯心亨,行有尚’。人生所受的苦、遇到的各种困难,其实也是在历坎,只有心中有孚,才能坚持度坎成智。”

品茶有道,“人生恰似茶中味,苦涩香甘品自明”。我们历不同际遇,均因爱茶,为修习茶之道,相聚于此共品茶,至为难得。不由得想起唐时江州的白乐天也曾收到远方好友特意寄来的明前新茶而欣喜不已,在此也立下小小的誓愿,努力成为一名“别茶人”,那时是否也会有至交好友寄我新茶赏之?



                     文字/陈颖馨

               图片/了明  /了无  /了故

                      排版/孙琳玉

                技术指导/庞雅文

阅读 15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