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馆漫步(4)

全泰
创建于2023-05-22
阅读 13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漫步》(4),继上一集介绍了工艺美术基本陈列、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术之后,本集简单浏览一下明清祖容像展、陕西非遗皮影展、首届高等学校篆刻艺术展、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

祖容像就是祖先的容貌的画像,也属于人物画的一种。明清的祖容像的人物,包括汉族满族的皇族、官宦、平民,甚至僧道。人物的相貌服饰一般追求真实,环境背景则按照理想来美化。上图就是一位明朝官员的画像。

这是一位满族皇族女性的画像。

这位是僧侣,出家人。但他手里捧的却是世俗的器物如意,表现了他的后代子孙的观念。

这位是满清朝廷的官员,从他所处的环境背景看,竹窗、盆景、书桌等,显示出当时士大夫阶层流行的审美观念,也可看到人物画愈趋成熟。

第五部分:陕西非遗皮影

中国的皮影戏是民间工艺美术和戏曲巧妙结合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流传很久,大约元代就有传说了;流传很广,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一直到浙江、湖北、广东、云南等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陕西皮影。皮影用牛皮或驴皮制作,那种图案的繁复、制作的精细,看了这个展览叹为观止。

皮影戏的道具马车

家具。为了显示立体感,运用透视原理设计。


这是陕西非遗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宏权制作的《马王成圣图》。

薛宏权的《马超》。


皮影戏主要以人物故事为表现对象,人物故事多来源于各类地方戏曲。其中尤以武将居多。武将的甲胄、装扮给艺人的设计制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非遗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陕西华县皮影代表人物汪天稳的女儿汪海燕的作品,得其父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看完这个展览,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皮影。当然,再同时听陕西人吼一吼“碗碗腔”才完整。

第六部分:高校篆刻艺术展

篆刻历来就是文人的玩意,把书法、雕刻、材料结合起来,融进了文人的意趣、审美、书法篆刻的功力等等,形成一种高雅的艺术门类。

展出的篆刻作品太多,在这里展示杯水车薪,仅举一例吧。这枚阳文印章刻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词作)。

篆刻用的石料通常是四大名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内蒙巴林石。这个展览看到几种未曾听说的石料,图为保利石

老挝石

老挝石。传统印纽的题材多为花鸟鱼虫及瑞兽仙人,现在全裸美女也登上了大雅文玩,时代不同了。

以上三幅印章石的名称是展台标注的。查百度,老挝石原产老挝,近十年来传入福建,因其特点类似寿山石,迅速风靡全国。后来保利集团收购老挝石料源头,改其名为保利石。所以老挝石、保利石原来就是一种。但改名保利的做法受到收藏界的质疑,认为其违反了命名原则,会造成混乱。

第七部分: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

原来只晓得有敦煌莫高窟,其壁画和塑像是世界级的艺术宝藏,前年在故宫午门上办过敦煌特展。其实我国还有一些此类宝藏,比如甘肃的榆林窟,规模虽比不上莫高窟,但其壁画艺术却不逊色于后者。如美篇封面所见。另外,在新疆吐鲁番(古代高昌)、库车(古代龟兹)以及更西边的地域,还有很多佛窟艺术的遗存。能在一个展览里浏览西域茫茫大漠中的艺术珍品,尽管是临摹之作,也属一大幸事。

克孜尔石窟的供养飞天。黑的肤色是使用含铅颜料的缘故,本来是白色,长期氧化变黑。(约4世纪)

库木吐喇石窟穹顶的天人像。(约6-7世纪)

库木吐喇石窟45窟右甬道外壁:大势至菩萨(约9世纪)

于阗佛寺遗址:帝释天像(约7-10世纪)

达玛沟佛寺遗址:比沙门天王像(约7-10世纪)

和田地区胡杨墩佛寺遗址:舞伎图(约3-5世纪)

莫高窟322窟主室北壁:阿弥陀经变(初唐)

莫高窟254窟主室南壁:萨棰太子本生(北魏)

莫高窟3窟主室北壁:千手观音(元)

莫高窟263窟主室南壁西侧:三佛说法图(北魏)

莫高窟220窟主室北壁:药师七佛(初唐)

(盛唐)榆林窟25窟前室东壁门南:增长天

(盛唐)榆林窟25窟前室东壁门北:多闻天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王者出行图(约9-12世纪)

柏孜克里克石窟33窟:举哀弟子图(约9-12世纪)

柏孜克里克石窟15窟-佛本行经变:转轮圣王

因30幅图的篇幅限制,只能结束了,谢谢观赏。

阅读 13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