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如歌。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5月19日诚邀郯城县小学教研室走进大尚庄小学开展“订单教研”。英语执教的是郯城县博雅学校的孙方辉老师和许潇丹老师。
首先执教的是孙方辉老师的县一等奖的课例—六年级下册Unit3B Read and write。孙老师在开课伊始出示了本课的课时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孙老师在学习理解环节设计了读前的歌曲,呈现学生的假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为下面的语篇学习做下铺垫。同时通过复习前几课时的Amy´s holiday 、John´s holiday和孙老师自己的假期活动,展示了她们假期经历的事情,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和文本的背景知识和自己的体验,初步感知假期good or bad.通过Amy、John和老师本人的假期生活,展示她们自己经历的事情,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拍照、微博,那么WuBinbin呢?自然引入语篇学习,过渡自然。
我们知道Wu Binbin会用日记来记录他的假期生活,那么关于他的日记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这就培养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去学习,根据学生提出的Who 、When、Where、What来推进语篇的学习。学生通过读图来找出人物,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因为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获取信息,加强日记格式的提醒,强调提出除了时间还有天气。What,用图片加强理解,引发学生的理解,作者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思想。
用Why、When和How的问题链的形式来学习下午的时候语篇学习。孙老师在学习语篇的同时一直在强调阅读策略的使用。阅读要标注,学生掌握之后就会读书了,获益匪浅。If you were Wu Binbin,what will you do?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进行英语思维的提升。孙老师利用语境复述给爷爷,爷爷也想听,你可以复述给爷爷听吗?在这样的语境中,孩子们跃跃欲试,学生们借助标注利用框架,利用图片复述给爷爷听。
在阅读后的迁移创新中,学生要评价Wu Binbin的一天,他的一天是怎么样的?如何让学生感受事物的两面性和整体学习。孙老师通过本节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动手写一写这样的一天,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让学生感受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如何去应对,如何付诸行动让不好的事情转化成好的事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第二节是许潇丹老师执教的故事课。故事课也是本单元的拓展部分。众所周知故事课不是读写课,因为我们需要从故事课中挖掘其中的寓意,我们从故事中要学会什么样的道理?许老师的这节课,我们就学到了“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样呢我们就获取了本课的主题意义,本节课是依据时间线来推动故事情节的,通过不同动物的对比,多次引导学生练习。对于基于语篇的活动类的故事教学,看故事引出活动主题,扫读封面,读故事要通过读封面,来预测故事,同时许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链来追问,Where,Who ,What ,How.通过关键图片来读信息。
许老师通过浏览图片,读故事来获取信息,利用表格来获取信息,师生通过共读一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读故事来概括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这一点许老师设计的特别好。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许老师设计了模仿跟读,分角色读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输出。
在最后评课环节,陆主任结合新课程理念为我们剖析如何设计一节课。陆主任强调读写课定位要准确,一定是由Read和Write构成,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读写课,是否是由读写组成还是停留在大量的说上,你一句我一句,像挤牙膏一样,写是否在真正的写。我们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安安静静地读,去获取信息。要从小关注学生的写的能力,留足相应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写,写不一定在最后写,要根据课堂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来推动语篇的学习。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来开展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那如何来设计活动呢?什么是真正的活动?是活动还是老师说的指令?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了?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有个别同学在动,那这个活动就不是真正的活动。教师不可以过多地说,因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就是要以活动来推进,由浅入深,设计那种螺旋式上升的活动,灵活使用课本的活动,教材是例子,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去利用,要扎扎实实地去利用教材。
同时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同样的目的不要有两个活动。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思维性。诸如What do you think of?之类的,用学过的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学生的思维。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思维的体现,让学生用他们简单的语言把他们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所要看到的。
此次订单教研活动,为大尚庄小学全体英语教师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的教研平台,进一步更新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激发了老师们深入研读课标、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热情!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我们大尚庄小英团队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终将成为教育事业的新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