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临猗二中语文工作坊项目式学习教学研讨活动

马荣
创建于2023-05-22
阅读 3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从2023年4月以来,为期一个月的以“语文项目式学习”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

4月4日姚永红老师给大家带来《老王》第二课时,姚老师十分注重对文章语言的赏析,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字词,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探究作者心怀“愧怍”的原因,进而感受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良心和可贵的自省精神。整堂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挖掘,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以生为本,让学生们在语言的浸润中受到触动,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4月7日第一节课由陈茜老师带来的《济南的冬天》让我们印象深刻。陈老师先运用访谈式导入形式来设计导入语营造氛围;再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赏读美景;借助对比拓展,让学生习得散文阅读的方法。最后随堂练笔,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整节课陈老师把听、说、读、写、思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生为本,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月11日罗婵老师在讲解新闻专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从日常生活中的消息导入,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带领同学们走进新闻工作室,让同学们以播音员、讲解员、记者的身份去学习新闻,掌握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创设情景,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4月11日贠瑞肖老师为我们带来《驿路梨花》,贠老师以“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为主线,她紧紧扣住“梨花”和“茅屋”,让学生带着问题“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进行研读与探讨。作者笔下的“主人”在文中多次出现却又多处“否定”: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我”、老余和瑶族老人修葺房屋;梨花姑娘及妹妹照料小茅屋。学生在文字跳动中理清“所有人都是茅屋的主人”中,加深对“主人”的理解,并在对“主人”的理解过程中体会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进而拓展延伸,升华文章主题:通过自然界的梨花引申到“雷锋”精神内涵。最后,师生以对联的形式深化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同时,师生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提出雷锋精神在当下的意义,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4月19日,语文工作坊的老师们一起听了徐霞老师的课。徐老师用关于时间流逝的句子、计时方式倒入本课,加深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对碰)游戏的方式,认识岩石形成的条件,并画出思维导图。整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切切实实,做到了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月25日由马荣老师带来的《石壕吏》,整堂课马老师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环节衔接流畅,从观察比较,认识诗体;反复朗读,以声传情;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品读诗歌、感受诗情;联读拓展,走进诗心,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那个动荡的年代,感受战乱下人民的疾苦。其中““补白石壕吏”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整堂课学生学习激情高,可谓精彩纷呈。

春意正浓,共赏一树繁花;问道课改,沉醉一路芬芳。漫漫教学路,款款育人情,教学之路无止境。本次教研活动提升了临猗二中语文教师们的专业水平,也坚定了大家创新探索的决心。未来,我们将带着感悟与思索继续前行。

阅读 3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