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就位,效率再攀升

仙人借水
创建于2023-05-22
阅读 2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免疫组化(IHC)利用抗体检测组织切片中蛋白质和其他抗原的定位。抗体-抗原的相互作用通过有色酶底物显色检测或荧光染料荧光检测进行观察。其基本原理是    抗体和    抗原    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    组织化学    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    物质    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    免疫动物    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期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中医院病理科免疫组化项目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了。

     临床上可以通过这个指标来选择用药方式,如果指标是高表达≥50%,认为可能单独应用这种单克隆抗体,临床上就可以得到理想效果。如果对于中低表达或者阴性的病人,可以选择免疫联合化疗或者单独化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免疫组化项目开展,病理科医务人员积极学习实践免疫组化操作技术,做到及时、准确、高效。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⑵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⑶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⑷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⑸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⑹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阅读 2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