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19日,广州市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英语三组)的研修活动在大石小学开展。实践导师曾焕教授及其名师工作室团队、英语三组的学员们齐集校园,共同话教研。
观摩常态课例
这次活动安排了两节绘本阅读课例,分别是大石小学黄希伦老师执教的Mulan和曾碧钗老师执教的Jake’s Job绘本阅读课。黄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适时适量渗透了德育意识,引导学生感知花木兰坚毅、勇敢和忠孝的品质,锻炼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学们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排练迷你剧,演绎绘本片段内容,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曾碧钗老师精心选取模块相关主题的绘本故事开展拓展阅读课,采用图片环游教学法和Guided reading的教学方式,设计一系列研学问题,引导学生从观察绘本封面、主题图等角度,启发学生主动观察、预测、思考、分享个人的看法,并用意义建构故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中,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阅读策略,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心理,联系个人生活,探究故事含义。
多维评课议课
观摩完课例后,曾教授组织学员们进行了多维评课议课。曾教授结合英语新课标要求,提出了十分有深度的问题,例如评课的角度可以从课例选材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阅读的策略、课堂实施、作业设计等进行评议。学员们分组讨论并给了上课老师宝贵的意见。接着,在曾教授的带领下,学员们对照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回顾和结合教学实际谈感悟。在热烈的讨论中,我们再次熟悉新课标,并通过名师引领和组员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名师专题讲座
曾教授名师工作室成员任钰泽老师,专题讲座:文化认同视域下的“ZOOM”阅读教学模式探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教学为例。任老师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基于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要求,整合思路呈现的策略,研究“三个融合”和“六个要素”等,深入研究的提升建议。任老师给我们举了“磨杵成针”的课例,她借助教育戏剧手段,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任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我们赞叹不已!
曾教授名师工作室成员李智姣老师,专题讲座:新课标背景下指向有效教学的听评课。李老师抓住了两个关键词和两个维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涵义。并列举了听评课的三个角度:一评教学目标、二评课堂观察、三评作业设计。结合两节课例,李老师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了从课堂提问、教师反馈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改进建议,目的是让上课的老师优化教学目标和阅读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提高教学效果。
曾焕教授为我们准备了两个讲座:《素养导向下的英语名教师成长路径》和《新课标悦读会之全面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曾教授以自己的名师个人成长经历展开了精彩的演讲。他认为高素质教师要从课程理念、教材资源、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课改”走向“改课”的七条建议。接着,曾教授以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单元整体设计课例,总结出丰富的实践经验,阐明了教师需要全面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从而打造精彩的课堂。
这2天的研修活动里,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以新课标为蓝本,结合英语科组的教研活动,从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我们带着问题,参照经验,继续探讨,共同提升!
学理论 重实践 促发展
4月27日,广州市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英语三组)到广州市培英中学附属小学进行理论学习,导师谭伟民为学员们开设《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思维品质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索》讲座,向我们阐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要点: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和实践性,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用丰富的教学例子阐明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倡导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组员们在不断反思、提出疑惑,认真梳理总结,进一步深思如何实施“创新课堂教学”,为后期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
知行合一 教学相长
有了前期的理论和实践导师的指引,5月5日在组长精心组织下,我们进行了小组精品课例报告汇报,组员们结合创新教育行动研究方案撰写课例报告并在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阶梯室进行展示,曾教授团队就课例报告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修改建议,并提出了课堂交流模式“IRE”模式——I 是教师提出问题(Initiation),R 是学生回应(Response),E 是教师评价(evaluation),为创新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下午,原晓明老师异地教学,课例为《广州版五年级下册Module6 Directions Period 4 Choose the different ways 读写课》学员们观摩课例后,曾教授组织多维度评课,每一位老师带着观测任务观课:“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课堂教学观察--教师提问、教师理答、学生回答观察表”、“提问行为汇总”。采用一定的观察技术在大数据的分析下提取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更精准构建教学模式,让教学现象可视化,让老师能更加精准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在共性教育中实现个性化教育。大数据在课堂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环境的制约,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维度,构建精准课堂教学模式,对推动精准教学有重要意义。
目标明确,扬帆起航
有了前期充分的课例研讨,我们对创新教育行动研究课例报告有了更充分的认识,5月12日我们再次跟着理论导师谭伟民教授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理论学习,谭伟民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倡议大家常联系,多交流,勤教研,勇创新,共成长。
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圆满的艺术。”正因为追求圆满,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我们将在思考中感悟课堂艺术;在沟通中升华创新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英语三组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