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郑州市二七区祥云路小学小微红色课堂——思政大讲堂第43讲《早期的农民运动与二七》开讲,主讲人冯利凤老师带领祥云师生了解为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河南农民运动,认识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英雄王若飞。
王若飞是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政治家。1925年6月,王若飞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河南,负责整个河南党的工作。因“一切责任全集中央特派员一人身上”,王若飞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他与河南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5年夏,河南农民运动在广东、湖南的农运影响下,已开始活动,但还十分微弱。王若飞把荥阳、信阳、杞县作为全省农运的试点,加派力量,先后派肖人鹄、戴培元、唐士奎等共产党员赴荥阳,加强农运领导。
荥阳农民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不久,在双楼郭成立了荥阳县农民协会,管辖七个区农协、六十八个村农协,入会农民两千多户。
为培养农运骨干,宣传党的政策,他们在双楼郭办了一所农民夜校,入校学生四十多人,选择安源工人夜校的教科书为基本教材,还自编时事教育材料。
这次农民运动取得了本省的试点经验,在开办农训班、培养农协办事人才、训练农民自卫团骨干、注重改造红枪会以发展农运并巩固农民协会等方面,都体现了河南农民运动的特色,使中原地区农运之发展,呈现出一日千里之势。
1926年4月,在吴佩孚的白色恐怖下,河南农民秘密召开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成立河南省农民协会,会员人数二十七万,加入农民自卫团者约十万人,跃居全国农运先进行列,为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疫情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孩子们学习红色文化,了解二七历史的脚步。同学们仔细聆听,认真学习。在冯老师的生动讲述下,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学习王若飞的谦虚谨慎、无私无畏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用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祥云师生共同重温了这段这段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不受压迫、争取光明而牺牲自我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明确了勇担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使命,让“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薪火相传、代代延续。下周的小微红色课堂——思政大讲堂又将带来哪些精彩内容,让我们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