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育美 ,艺路前行

创建于2023-05-21
阅读 36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5月19日,2023年烟台市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专项展示活动(市直与高新区专场)在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如期举行。烟台市美术教研员李继秀等专家评委团、各学校分管负责人、美术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共计2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步入新时代,创新小天地

      牟平一中“小巧手”布艺工作坊 是一个以废旧布片制作手工艺品为特色的社团,社团以“心灵手巧,变废为宝”作为口号。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种被大家丢弃但是有利用价值的材料。经过巧手们的加工一件件被大家视为“废”的东西变成了令大家惊叹的宝贝,制作成各类精美的手工艺术品。

身轻如燕,草辫结情

      烟台市青少年宫小青燕草辫工作坊成立于2022年1月,还是个不到一岁半的小可爱。工作坊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勤、学、静、思、精"精神,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宗旨,坚持把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民族智慧、民族艺术融成一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链接,在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传承非遗文化。

传承创新,强国有我

       烟台第一中学民间美术社团: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在非遗剪纸教学中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同时鼓励学生创新,采用彩色剪纸套色的手法,结合现代文创理念,进行剪纸衍生品的设计劳动再创作。作品设计制作独具匠心,赞美祖国,讴歌生活,展现了学生对美的体验、传承和创造,拳拳爱国心跃然指尖。

红色痕迹,薪火相传

     烟台牟平育英中学“红色痕迹手工艺坊”的表现形式是仿铜画,借鉴祖国古老的传统青铜器的元素。利用粘土、泡沫剂等各种方式,采用手工捏制、刀刻剪裁等方法形成浮雕效果,再配上颜料制作而成,奇妙再现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发掘乡土红色痕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掘本土的红色主题,创作出了大量表现革命英雄事迹的作品。

布里生花,传承文化

      走进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致蓝扎染艺术工作坊,进入眼帘的是一片蓝与白的海洋,工作坊中的手工作品有玩偶、服装、丝巾、装饰画等,一览扎染在不同介质中呈现出的东方美学韵味。本次工作坊的作品在传统扎染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良,以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尤其是用手揉纸染色制作的巨型花朵和梦幻婚纱,更是引来众人打卡拍照。

寻根觅迹,传拓文化

      一方拓片,一段历史。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寻根觅迹传拓文创坊,以建筑专业为依托,通过传拓技艺探寻中国建筑的素净淡雅、恢弘大气。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中国建筑的发展轨迹,每一幅拓片作品都让人清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变化的是文化符号,不变的是我们对历史的传承和敬畏。读懂秦砖汉瓦,传承中华文化。我们探寻更多的方式聆听历史故事,传承古建之美……

相遇是结,以结寓意

      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新络结工作坊,一个心灵手巧的聚集地,遇到你是结,共赴美好也是结,新络结艺术工作坊继承传统的中国结编织工艺,又结合了现代比较流行的新式元素,每一个结里都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寻根书法艺术载体,络结书简携手发扬传统文化。

盘一方惊艳,扣一丝心弦

       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工作坊主题为:指尖扣艺。工作坊在扎染布艺、布艺娃娃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盘扣,并进行融合创新,走出了适合小学生的创意表现形式。

      小小的盘扣,造型丰富多姿,作为最美的中国服饰符号之一,每一粒精巧的盘扣中都蕴含着巧思,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染一抹青蓝,洒美的种子

      高新区实验中学,蓝靛而遇艺术实践工作坊,以传承中国非遗文化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以真实生活情境为依托,将美术课与工作坊课程相融合,美术教材与蓝染非遗文化相融合,社团与社团相融合,多学科相融合,课程与活动相融合,整合资源,开拓了一条适合快节奏的中学非遗教育之路,展示了精彩课程校园印象。

京韵巧塑,传承经典

       烟台高新区益文小学“京韵巧塑”工作坊以传统京剧艺术为主题通过各种材料和表现形式为载体,从环保、成长与传承三个维度,带领大家走进京剧的序章,发现京剧的韵味,感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弘扬国粹,传承经典。

      此次艺术实践工作坊展演充分展示了学生动手参与创作作品的过程和成果, 展示活动现场,每个工作坊解说员都绘声绘色地向观摩领导、老师介绍本校工作坊的艺术特色、作品制作过程。每个工作坊对于爱探索的同学来说,充满着魔幻的魅力,纷纷被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所感染。充分展示出我市艺术教育改革实践的崭新局面和丰硕喜人的美育成果。


阅读 36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