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远,夏正长,风若约,花有期。人间五月天,万物皆生长,我们在夏木盈盈中赴一场美好的教研盛宴。5月16日-20日,带着浅夏的熏风,和着五月的暖意,信宜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和带领信宜两百多名教师到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一一中山市,参加了名思教研.小学语文”名家名师课堂教学观察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以实践和落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核心目标,通过“把握时代脉动,对标核心素养,变革学习方式,重构课堂生态”等四大主题展开研讨,为老师们充分践行新课标精神,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积能蓄力。
5月17日
开场大咖温儒敏教授的线上报告《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之《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如和风细雨,让这季节的绿意更浓,让大家困惑的学习任务群概念更清晰。
温教授给出的“以一带三”的方法很准确。“以一带三”:一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审美”和“文化自信”。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运用”为本,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语言运用”的教学,把其他三方面“带”进来,彼此融为一体。对当下一线语文教学来讲,可以避免过于重视情境和活动而忽视经典阅读的问题;避免过于重视“群文教学”而忽视基本功培养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先“正读”精读后再去延伸;要用好统编教材,用好“单元教学”或者“学习任务群”;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标准和梯度要尽量清晰;不能因警惕“知识性灌输”二弱化“语言运用”的本位要求。
温教授反复告诉老师们,要读书,工作很多也要挤时间读书,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种子”。句句在为老师们指点迷津:读书可以让我们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的杂乱的信息环境,有定力,有眼光。
全国优秀班主任、深圳市优秀教师谭方执教的《母鸡》,教学设计独具特色,课堂活泼生动。课堂情境创设从始至终,从直接表达母鸡态度的句子中铺垫情感基调,聚焦“叫声”,品味“一向讨厌”;再探“叫声”,感悟“不敢讨厌”。在谭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边品读课文、边模仿“叫声”,走入情境,感悟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情感的升华——母爱。谭老师的PPT非常简洁,只是文本的再出示,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让课堂上师生的表现光彩夺目。
赵志祥老师的课堂以展现诗歌吟诵的魅力著称,今天的《春夜喜雨》亦如此。面对六年级孩子的拘谨胆怯,赵老师不厌其烦的耐心引导,从学生发言的每个字、每个表情、每个动作寻找与文本相关的表现,从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入手大肆表扬,不断鼓励每一位孩子大胆、自信的回答问题、表现自己。整个课堂关注读、鼓励读、指导读、示范读、拓展读,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扬声、鼓励声生生入心。这是以生为本的最好典范。
赵老师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学习诗歌的难点,例如通过“火”和“花重”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江船火独明”“花重锦官城”的含义,用不同图片的对比进一步理解“花重”的意义。扎实幽默的教学方法将简单的知识学熟练,难懂的知识讲透彻。赵老师善于将问题抛给学生,比如逆向思维提问:全诗找不到“喜”字,诗圣作文“跑题”了?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喜”,从“罅缝”里品“喜”意。课堂尾声部分赵老师的诗歌吟唱将课堂推入又一个高潮,会场中掌声不断,孩子们已全然投入。真是一节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课。
下午,我们首先聆听了何捷老师的《珍珠鸟》一课。何老师一开课就直击单元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通过带领同学们总结了好多个小招:借助中心句可以直接抒情;把鸟比做一个孩子,拟人手法的运用;“滚圆的、扭动”等仔细观察达到用词的准确;抓住关键词“流泻”感悟层层递进,自然而然的写作方法,最后总结“无招”是因为“有心”,最自然的抒情是:由心而发,抒发真情,最终达到“无招胜有招”。整堂课结构安排合理,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用大量的朗读让学生去思考,去体味,去感悟。一步一步再读课文,一步一步理解思考,学生的心灵与情感逐步被打动,层层深入,自然而然地明白写文章其实就是要将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接着何捷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解读》,为我们阐述了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功能、任务、情境等具体策略。让我们了解了本任务群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三大关键词解读:第一关键词“体验”不读不写,任务落空;第二关键词“审美”只读只写,任务低俗;第三关键词“创作”会读会写,任务增值。
第二位出场的名师是来自新疆的鱼利明老师,他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三年级的项目化主题课例《方帽子店》。鱼老师通过“不变——变——变与不变”三个板块进行,降低复述难度,并且用日本作家深见春夫创作的充满童趣的绘本故事《世界第一的帽子》进行拓展阅读,与单元主题完全吻合。整堂课的设计都在注重: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沟通彼此的感受,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独特的思考方式给我们带来惊喜。
最后,窦桂梅校长给我们带来了《在长满书的大树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主话题阅读的实践探索》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清华附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三个倡议:一是成为终身阅读者。二是.成为阅读指导者。老师要选择好书,教会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适性扬才,数字化赋能探索个性化阅读成长方案,在彼此共享共惠中构建自身的完整意义。三是成为阅读推动者。学校要有责任担当,把阅读资源放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还要身体力行,让读书成为好学校、好家风、好社区的标志,进而汇聚全民阅读的大合唱,共同在书香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
5月18日
5月18日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节六年级课例《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张祖庆老师的这节课就像在翻阅一本厚厚的书,沉淀了他独具魅力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教育智慧。祖庆老师以真实的生活情境“视频号导读《天蓝色的彼岸》”为起点,让学生认识视频号荐书的特点与优势,在情境中提出本节课核心任务—共同合作,拍摄视频号荐书《鲁滨漂逊漂流记》,以任务为驱动,切实让孩子学会“读梗概,抓关键,梳理一本书内容”,如何“用关键情节捕捉阅读印象”去推荐一本书。
整节课真实真切!教学时通过“读梗概,提炼关键事件”—“细读节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借助梗概+主要情节,介绍一本书”的支架搭建,让学生明白了如何推荐一本好书,方法明确,同时拉近语言运用与学生现实的生活距离。课后祖庆老师教导:我们要创设真实的、即时生成的课堂情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收获成果。他提出了真实学习任务,让老师们看到了学习情境并非虛无缥缈,而是基于学生真实的需求,是真实发生的,亦是真实可见的。唯有让学习真实发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彰显。最后,他用“用语文去做事”的理念勉励在座的每位语文人。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真实的学习过程正实实在在地发生着,这也无不体现着张老师的教学理念:摒弃浮华虚假,追寻质朴率真。
回忆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肖绍国老师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肖老师先通过“选择题 预习回顾”带着学生抓住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理清“我”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随后又通过“连线题 滑动画面”引领孩子看到了微笑的伯父,哈哈大笑的伯父,心底欢笑的伯父,慈祥的伯父,愉快的伯父,看到了自然的伯父,和谐的伯父。
课堂上,肖绍国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感悟“笑了笑、笑着、微笑”,抓住一个“笑”,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回忆录可以如此细腻,细腻到一个“笑”,细到定格。原来笑也可以一步一步去刻画,这心底的笑留给小周晔无比深刻的印象,所以,她动用了她童年所有的记忆来刻画这个心底的欢笑。整堂课肖老师在重点处精雕细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例结束后,肖老师又以《学习任务群明暗交融的刻画与进阶》为题做了讲座。他表示单元房子,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整体教学的愿景,教语文就像盖房子。言语结构化的核心是语感,情感态度的终极目标是人生观,语文教学,独当此任。
下午,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给我们带来题为《兴趣与品位》的报告,跟现场的老师们谈关于课外阅读与写作的话题。冯老先生提出,应该鼓励孩子们读杂书,读感兴趣的书,并且要到书店去淘书,让孩子有阅历,有兴趣,有选择。有了丰富的阅读基础后,老师引导孩子分析、思考,就能更好地进行写作。写作是一个坚持写的过程,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可通过日记记思想,记情感,记特别的事等等。
现场还邀请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谢有顺进行互动。谢教授听了冯老先生的报告有感而发:在阅读中最能找到平等感。写作都是从阅读进入,进而学会把心中所想所感真实地写下来。作家在生活中累积经验,善于观察,加以想象并作出思考,他们是生活家,笔下往往记录的是自己熟悉的东西,真实真切。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张学伟为我们带来三年级课例《宇宙的另一边》,他的教学设计立足习作单元,激发想象,学习表达。张老师以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打开孩子们的想象后切入课文内容,带领学生从整体把握,到品读想象,学习表达,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这节课张老师教给孩子三把打开想象的金钥匙:现实生活反一反,顺着特点变一变,变成自己想一想。让学生拿起就用,一用就会,有效地拓展了孩子的思维。
《宇宙的另一边》作者陈诗哥空降到孩子们面前无疑是最大的惊喜,童话照进现实,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追求文学的种子。他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以“师哥”自称,将同学们称为“师弟”“师妹”,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陈老师告诉同学们,想象力就是有逻辑的胡思乱想,只要找到一定的联系,胡思乱想就能升华为奇思妙想。接着,他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进行阐述:“在科学家眼中,宇宙的形成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但是有没有人觉得银河很像一锅粥呢?”同学们瞬间对陈老师的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老师从一锅粥说起,带着同学们展开想象:小时候的盘古在煮粥,因为打瞌睡导致一锅粥的大爆炸,炸飞了勺子,成了北斗七星;炸飞了煮粥的炉子,成了天炉星;炸飞了粥水,成了银河……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也跟着开启了想象的大门,进行了一番奇思妙想。
陈老师随后还带来讲座《张开童话的眼睛看世界》,讲述课文《宇宙的另一边》的创作背景和思路,解读童话背后的密码,他认为儿童文学是最好的美容药,能留住青春。他提出人的一生,需要读三次儿童文学: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当你养育孩子的时候,当你年老的时候。
从张老师和陈老师的讲述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小学的语文应是儿童的语文。我们的任务,绝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眼、童心、童言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激励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想象和原始表达。
最后,张学伟老师就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观点做了报告《打开的语文千姿百态》。张老师指出教学应做出根本转变,从教人做题转变为教人做事,让孩子有像智者一样的思维,像能者一样做事,像作者一样的表达,语文课堂应向思维深处打开,向真实生活打开。
5月19日
2023年5月19日,活动第三天。今天做课和讲座分享的王崧舟老师、蒋军晶老师、罗才军老师均为小语界重量级人物,是小语人心中的绝对“顶流”。在这一场高品质的视听盛宴中,与会老师们在专家讲座与观摩课堂中,观其“理”,察其“义”,明其“术”,见其“道”。
上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最新课例《梅花魂》拉开了盛宴的帷幕。王老师从温习诗词,创设“梅花”语境入手,体会课文中“梅花”意象的内涵与意蕴。在师生互动中,王老师巧妙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又一个“梅花”情境,勾连起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与“梅花”这一文学意象的关系,这样的表现性任务极具真实性,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体现。
在课堂的最后,学生能够从“梅花”这一客观物象自觉联想到其所蕴含的多重思想感情,能联想到梅花比喻着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象征着坚守气节、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寄托着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这就达成了对“文学意象”大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从“外祖父的梅花魂”到“陈慧瑛的梅花魂”,再到学生每个人自己的“梅花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人生经历,对“梅花魂”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建构属于自己的大概念,学生的生命境界正在不断提升与拓展。王老师运用一咏三叹,循环往复的诗意语文表现手法,关注文本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诗意语文的浸润与陶冶下,学生通过全身心投入与共同参与,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这一节课的设计,立足于“新课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呈现出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取向与实践范式,为一线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贯彻新理念提供了创新样本与典型范例。
接着,王崧舟老师做了《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的讲座。王老师认为,新课标对于课程内容的建设应该说是有一个突破性的建设,这个突破性的建设就是和之前的课标相比的话,新课标把课程内容结构化了,这个结构化就是把课程内容分成了六个学习任务群。首先他细致地为大家解读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总结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4个特征;学习任务群的落实路径:定位、建构、实施三大环节。接着王崧舟老师以五年级下册一单元为例,分析教材内容,选择学习主题(文学意象),对教材进行保留、删除、调整和补充,并确立单元目标……
下午,蒋军晶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海的女儿》。蒋老师由童话作家引出安徒生,再导入本课学习的课文。教学中,老师以“感受童话的奇妙”这一主任务,让学生自读故事、品味语言。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练笔等活动,体会到了童话情节奇妙、人物美好、语言生动的特点。整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随后,蒋军晶老师作了《任务群视域下的阅读课》微讲座。蒋军晶指出,任务群应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明确的主题;二是相关联的学习任务;三是最好要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对于大多数老师棘手的任务群主题问题,蒋老师认为可以利用单元导语页的语文要素作为主题。
罗才军老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的《金字塔》和六年级的《学弈》。两节课都采用了学习任务群。在《金字塔》一课,罗才军老师制定了两个任务。任务一:1.快速默读《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2.圈画你对金字塔新的了解,把感觉批注在文中。任务二:1.选择其中更喜欢的文本重点读;2.将喜欢的理由以关键词的形式批注在相应的地方。《学弈》一课安排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理解课文内容,梳理阅读方法。任务二:续写故事结尾。任务三: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罗才军老师分别作了《单元整组教学的卖鱼桥小学样态》和《高阶思维的狂欢盛宴》微讲座。两个讲座都是介绍卖鱼桥小学如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的。卖鱼桥小学在新课标颁布前就已经开始了任务型学习。任务型学习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它是学生为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情境中的相关因素,自主制定方案,合作探究,并迁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方法,或根据需求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再通过交流、复盘等方式改进方案,最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任务型学习的课堂样态是以评价(目标)为导向(导航),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启程的欲望和信念),创设(逼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推荐路线),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路程中各种突发状况),实现深度学习和高阶赋能(能力提升)。对于单学科单篇的任务型学习,应做到核心知识聚焦、适切支架的搭建、深度学习的实现、评价量表的前置、真实情境的运用、素养本位的达成。对于单学科大单元的任务型学习,要以核心知识为要素,进行单元的整合教学,由“学——会——用”形成闭环。梳理核心知识和特定素养,使其结构化。大单元基于知识的连接,但要找到大概念。
夏的光芒是最美的画卷,山为笔,水为墨,一幅卷轴就在此落笔,万物生长正当其时。于老师们而言,这场盛宴也是一次拔节成长的契机,未来必将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把握时代脉动,画就一幅课堂生态新画卷。
2023年5月20日于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