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一碗健康美味的米粉”——记顶狮山插秧+纯手工石磨米粉DIY

俏丽^-^
创建于2023-05-20
阅读 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实现我们这个学期的“如何制作一碗健康美味的米粉”项目探究,幼儿园的老师们和家长们一路陪着我们培土播撒种子、培育秧苗;去顶狮山田园风光研学基地插秧劳作,走进贝丘遗址博物馆,探究顶狮山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迈入粉之都博物馆探索米粉的历史文化,撸起袖子磨米浆,最终实现了亲手制作纯手工石磨米粉的目标,吃上了我们心心念念的广西美味卷筒粉。

一、培育秧苗篇

2023年春季学期伊始
万物复苏,春风拂面
你小小一粒种,却承载着我们每个小可爱的满心期盼

种子小宝宝,你快快发芽哟

瞧一瞧,瞅一瞅,再来盯一盯

老师图文并茂的知识图解

期待稻谷种子长出嫩嫩绿芽儿的我们

终是不负我们用心培育、浇灌与呵护
哇~喔~……你你你终于冒出牙尖儿了
      稻种发芽了:我们学会了黏土制作过程中的搓、揉、捏、按、切等技法,手部精细动作越来越赞啦;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探索了生命的奥秘,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待你再长大点儿,绿叶变长时,正是春耕好时节

      三月份老师和我们进行了水稻秧苗的培育,以“一粒米的旅行”:选种、浸泡、发芽、移植,追根溯源探究水稻的成长过程,历时一个月,其中有因为日晒雨淋,气温骤降,我们的秧苗要么被渴死要么被淹死,之后又总结经验,想出办法(控温控水、重新播种、精心呵护等),期间我们也冒出了很多很多的疑问。好在,终于水稻发芽了……长高了……

稻谷种子要泡水多少天才会发芽?

为什么有的稻谷发芽,有的稻谷不发芽?

为什么我的稻谷种子长得这么慢?

       于是,2023年4月5日星期六上午, 我们带着诸多疑问,向着顶狮山田园风光研学基地出发了。早上开耕仪式大喊“风调雨顺”的祈愿,老天爷都被我们的呼唤声感动到了,风雨都舍不得迟到哪怕一个上午。但是,就算滂沱大雨也浇不灭我们内心的热情与激动。再次等来风和日丽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和老师、家长们再次赴约顶狮山……

顶狮山,我们来啦……

二、水稻种植篇

(地点:顶狮山田园风光研学基地,活动内容包含了开耕仪式、分田到班、领取秧苗、欢乐插秧等活动内容,我们实现了亲子田间插秧的研学体验,欢快热闹非凡。)
这个春天
我们踏入泥泞的田地
脚踩大地 背朝蓝天
一起共同体验春耕的美好
在劳动中学会观察与解决问题
我们一起相约在春天里
       首先参加仪式感满满的开耕仪式,体会农民伯伯充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

“一敲风调雨顺,二敲五谷丰登,三敲国泰民安,开耕啦!

举行传统开耕仪式,传承传统习俗、体验农耕文化。

开耕春播忙,祈愿丰收年
出发!!!

走到田间地头

卷起裤腿,撸起袖子

【体验春耕插秧劳动】

挥洒汗水

耕耘未来

春耕播种季,绿意正入佳境
把你送到田间,这是属于你的海阔天空,惟愿小秧苗茁壮成长
插下每一株秧苗,真切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上天总是眷顾勤奋好学的我们,收获意外之喜——“鱼仔仔,你好呀!”

小秧苗快快长大,待到金秋时节,再来看你们

       就是我们这样一个个小可爱,走进田间地头,参加实地插秧劳作,挥洒汗水,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养成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米粉制作的最主要原材料白花花的大米是怎么种出来的。

三、追溯稻米文化篇

(一)万年贝丘•溯源文明

(地点:顶狮山贝丘遗址博物馆,活动主要围绕顶狮山千年文化和壮族“那”文化开展,内容包含水稻研学讨论与问答、万年贝丘•溯源文明的知识问答等)

      为什么说“八尺方丘足堪乐,万年农耕看邕宁”?我们走进壮乡发源地,了解农业从采集渔猎到刀耕火种的历程,溯源南宁农业文明。

走进贝丘遗址博物馆

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认真看,小脚丫要跟上

探究顶狮山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参观学习之后,教官有知识问答要考我们哟

(二)米粉的起源

(地点:粉之都博物馆,活动内容包含听取米粉制作工序雕像讲解、走进博物馆了解米粉的起源与历史文化)


四、纯手工石磨米粉DIY篇

(地点:粉之都博物馆。活动主要围绕纯手工石墨米粉DIY开展,内容包含学习米粉小知识;学习米粉手工制作工序:了解磨米浆使用工具、如何磨米浆,蒸米浆,切粉,添加配料,一碗纯手工石墨米粉出炉等)

(一)幼儿园演练DIY

分组明确、组内分工、合作愉快

(二)粉之都博物馆

1.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先学后做

参观米粉制作工序雕像

水稻的起源

米粉的起源

米粉的发展历史

最具代表性的米粉

米粉的历史文化

探究米粉的历史秘密,我们很认真

好期待能制作出一碗属于自己的米粉呀

2.纯手工石磨米粉,我们来啦

老师又要开考小知识啦

哈哈……这题难不倒聪明的我们

      邓老师讲解了纯手工石磨米粉的制作工序,我们分组明确、组内分工、井然有序:你勺米来我推磨,他来刷米接米浆,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默契……

小组合作,各司其职

你勺米来我推磨,他来刷米接米浆

属于我们的默契……

       经过粗磨、细磨、精磨三道工序后,找工作人员检验米浆合格啦,接着我们的米浆入托盘进蒸炉,出炉再配上调料……

我来切粉

一碗纯手工米粉就制成了

“我今天吃了3碗4碗5碗……还有数不完的米粉,实在太美味啦”
动手实践,吃饱喝足之后,此刻特别适合再来回顾一下今天的知识点。

“老师老师,你看到我举手了吗?”

现场的问答环节我们非常踊跃哟……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还参观了粉之都旗舰店的餐厅文化

为改造我们幼儿园的娃娃餐厅积累一些灵感哦

最后,备下了惊喜:“爸爸妈妈,猜猜哪一个才是你们的小宝贝?”
       项目参访对推进课程项目研究进度和幼儿深度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个学期我们KD1为了探究“如何制作一碗健康美味的米粉”的项目课程:历经吃粉打卡,建立与米粉的关联;以“一粒米的旅行”探究水稻的成长过程;走进顶狮山田园风光研学基地体验农耕插秧;踏入粉之都博物馆完成一次纯手工石磨米粉的制作。一次次的项目参访,一次次的探索经历,我们有过迷思的不得其解,有过收获的激动雀跃,更有烈日炎炎下的汗流浃背,因为这一路的书面知识与亲自动手实践相结合,我们除了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收获友谊,更学会了珍惜粮食,不断培养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02:07
      我们走进壮乡“那”文化,身心皆收益:身体力行,真切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共同培养吃苦耐劳及感恩生活的精神;追溯了稻米的起源,回忆了米粉的历史文化,共同收获农耕文化的内涵,一起汲取中国农耕智慧;最终会意“无米粉不广西”的地方浓郁文化。感谢一路上陪伴我们一起探索学习的幼儿园湘湘老师、凌老师、李老师……感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感谢你们给予我们的帮助和爱护,感谢与我们一路童行。爱你们哟……
07:04
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幼儿园老师、对爸爸妈妈的感谢与爱意❥(^_-)
阅读 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