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着光亮的枝叶间,
藏着刚刚诞生的初夏。
垂下的藤蔓引来夏日的凉爽。
长高的苗木将田垄覆盖完全。
在这诗意缱绻的初夏,介休市金融路小学四年级全体师生在张成瑞校长等领导的带领下,来到罗王庄蔬菜种植园和豆腐制作坊进行参观。活动历时两个半小时,在此特别感谢罗王庄村支书——孙书记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可以走出校门,接触社会。
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锻炼,在磨砺中成长,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让这个夏天与众不同,收获颇丰。
莱蔬滴翠盎生机,瓜果斑斓灿碧琦。
室暖无忧寒暑季,恒温不虑硕熟期。
一路上,孩子们欣赏着路边的美景,呼吸着新鲜的泥土气息, 满怀着喜悦和好奇到达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在园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孩子们井然有序地参观着大棚里的蔬菜。活动过程中,种植园的专业人员为同学们讲解了蔬菜的品种、种植过程、管理过程等。
她告诉孩子们:“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蔬菜的生长非常重要。可以设置通风设备和散热设备来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大家所熟悉的蔬菜——西红柿 需人工授粉,先开花后结果,它的生长周期需要100天左右。而黄瓜可以自行授粉,先结果后开花,只需40天左右就能吃到新鲜水嫩的黄瓜。
孩子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做好笔记。还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专业人员都会耐心地解答。如:大棚蔬菜是绿色蔬菜吗?产量怎么样?大棚蔬菜种植的是反季节蔬菜吗?有大棚种植是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了?
一个小时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懂得了运用现代科技大棚种植蔬菜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丰富了课外生活,同时也体验到菜农劳动的艰辛真是“四时蔬果逐番新,都靠辛勤棚里人”。
老师也勉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励志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为建设更加美丽富裕的新农村努力奋斗!
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每一个食物都有故事
每一个食物都有温度
一场与豆腐的美丽邂逅
在罗王庄,遇见美好食光
“过了下庄入东门,东堡的香油西堡的蜜,罗王庄的豆腐韩屯的醋。”这首在我们介休传唱了几百年的《数村村》,道出了罗王庄豆腐的历史和名气。
今天,孩子们在罗王庄的张师傅家参观了他们家的豆腐制作坊,现场罗王庄的村支书——孙书记为我们讲解了做豆腐的各项工序。
虽然现在用机器生产豆腐已经非常普遍,但张师傅还在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制作豆腐,除了磨浆的工具由石磨换成了机械磨,所有程序都是手工。
孙书记给孩子们介绍了豆腐的制作过程。“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制作豆腐一般要经过选料、浸泡、磨料、过滤、烧煮、点卤、装包、沥水等八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相当的讲究。比如,黄豆一定要筛净,且浸泡时间一定不能过长;煮浆时温度一定要够高,否则成品会有生豆味儿;点卤也要注意时间,时间不对,豆腐有可能就成不了;加卤水一定要均匀,不然做出来的豆腐软硬、好坏也会不同……任何一环做不到位,豆腐的质地和口味都会大受影响。
孙书记讲的非常专业,孩子们听的非常认真。
1930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
今天,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我校从建校起,就强调,“教材不是我们的世界,世界才是我们的教材”, 并以“五大课程”为支撑,今天我们所落实的就是其中之一——人文行走课程。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有四:
一.通过徒步锻炼,提体能,磨意志:“累不累,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二.走进田间地头,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从整地、施肥、赔苗、载种,历经好几个月,蔬菜才能成熟,以及沿途看到一些农民伯伯顶着烈日除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会我们的“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三.体会科技的力量,大棚科技通过改变湿度、温度、日照强度,促进植物的优质高产,丰富了餐桌,满足更多人的蔬菜需求,菜篮子工程 ,需要科技创新!
四.通过了解豆腐的历史和制作流程,了解加工业的传承和发展,感受学习无处不在。“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既是科学技术,也有万物相生相克的哲学内涵。
最后希望全体师生不但注重学校的学习,也要学会向社会和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实践活动,孩子们接触了瓜果蔬菜,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了兴趣,锻炼了意志,增强了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一碗碗醇香的豆浆,一片片爽口的豆腐,使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豆腐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探寻豆腐坊归来后,孩子们便把经历呈现在纸上,将经历与学识串联在一起,真正让实践课程落地生根,深入童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当初夏暖阳与心之向往相碰撞,定能激发“追风去”的热情。金融路小学今后将继续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阅历。
【寄语】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勤笃不倦,研学修身。
愿金融路小学的少年们,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
天高海阔,擎苍勇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