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拔河比赛
5月20日上午,禹门河小学地秧歌队受邀参加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省体育局承办、山西省全民健身指导中心及吕梁市体育局和汾阳市人民政府协办的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拔河比赛开幕式!
地秧歌团队铿锵有力的鼓点、精彩娴熟的技艺、美轮美奂的扮相引得场上阵阵喝彩,收获了在场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一起来欣赏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吧!
🌟本土非遗文化小集锦🌟
汾阳地秧歌起源于唐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流传于山西省汾阳市的一种独特的汉族民间广场性歌舞艺术,千百年来在社火、集会、迎送、庆祝等大型活动中,地秧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汾阳市文化局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主题,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为了培养青少年儿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与责任,2015年6月,汾阳市文化局命名汾阳市禹门河小学为汾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作为我市唯一一所“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的禹门河小学为了使禹小少年习得技艺技能、了解文化传统,特开设了与传统文化特色相关地秧歌、晋剧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还特邀非遗项目传承人何守发、李长喜等老艺人走进校园授课传艺,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地秧歌、成为真正的非遗文化传承人。
✨幕后小花絮✨
为助力本次活动,晨光熹微,禹小地秧歌队的老师和孩子们就早早到位,开始着妆准备!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她们忙前忙后,是孩子们坚强的后盾,忠实的榜样!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从2016年10月24日禹门河小学非遗传承项目启动以来。禹小地秧歌团队屡获殊荣,频频在各大舞台亮相。未来传习之路我们将继续在增进与非遗师傅交流的基础上,细化、深化工作机制,形成更系统的高效传承模式。将汾阳非遗文化地秧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