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中学化学市级骨干教师高研班活动纪要(七)

张爱平
创建于2023-05-20
阅读 18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5月18日,北京市中学化学市级骨干教师高研班教学研讨活动在昌平一中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化学微项目教学研究,由昌平一中阎芬老师、何茂芋老师进行鲁科版必修二《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微项目教学展示。

阎芬老师团队抽提的学科大概念是“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其次级概念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变化过程中会伴有能量转化”;“化学变化有一定的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即从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及化学反应快慢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该微项目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建构认识化学反应的认识模型,第二课时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阎芬老师进行第一课时的授课,她的主题是“研究车用燃料”,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核心任务,任务一是选择车用燃料,通过该任务建立认识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视角。任务二是研究解决汽车尾气的方案,该任务帮助学生搭建了认识化学反应另外两个重要的角度——物质转化和化学反应速率。任务三是探讨如何优化燃料的问题,依据任务一和任务二建立的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模型,结合阎老师提供的“三表一图”,同学们纷纷从化学反应本身以及环保、成本、储备、储存、政策等方面对各类燃料展开讨论。最后,阎老师建议同学关注我国的新能源的开发与能源结构转型,为成为国家未来的能源专家而努力。

何茂芋老师进行第二课时的授课,她的主题是“设计安全气囊”。本节课也设计了三个核心任务,任务一是探究安全气囊中的产气物质,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析谁产气?产生什么气体?从定性角度丰富对物质转化的认识。任务二是分析气囊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学生需要自主调用第一课时建立的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模型,从反应的快慢、反应产生的能量定量认识化学反应。任务三是对气囊中助剂的探讨,学生们调用第一课时的模型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反应产生的活泼性物质,如何解决释放出的能量等问题。何老师在最后梳理了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建议同学们合理利用化学反应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授课结束后,王春老师组织全体参与本次研修任务的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阎芬老师首先基于课标、基于学科大概念分享了本次微项目的整体设计思路。老师们认为该微项目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从教学策略上来看本项目关注了大任务下的活动设计和问题设计,教师用学生的观点去推进教学,也特别关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通过师生对话解决学生的困惑,凸显生成性问题的价值。从教学方式来看,两节课的板书融为一体,结构化特征明显。从学生学习方法上看,教师的设计关注了模型的建构及应用,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路方法。老师们也建议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关联实际还要关联高考。王春老师则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统领作用对本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优化教学活动任务到微项目实施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指导,王老师指出真实的问题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纽带,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进行持久的训练。

本次研修活动结束后,阎芬老师与大兴区王哲老师、韩继滨老师进行了任务交接,全体学员老师也非常期待下一次研修活动的到来。

阅读 18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