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数”读深思提质量 聚焦课标展风采

创建于2023-05-19 阅读1063

——2023年“襄阳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展评活动感悟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3年5月17日下午,全市近200名小学数学老师共聚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参与2023年“襄阳好课堂”这场饕餮盛宴。此次活动由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和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承办,为期2天。

      出席本次活动开幕式的有市教科院小学与学前教研室主任郑琼,襄城区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万晓峰,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魏杰,区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湘娥及恒大名都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郭治国。共展评了小学数学8节优质课。下面是此次保康教学观摩团队的教师对本次活动的一些感悟:

第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襄州区天润小学 余伶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以生为本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懂算理、会算法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整合和迁移,形成脉络。

      首先余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吃早饭这一情境入手,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已知的数学信息:爸爸吃了3块饼就是 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1块饼就是八分之一张饼。然后余老师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自主提问、自主列式、独立解答,概括算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其次这节计算课中余老师注重算理的教学。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她追问“为什么用加法和减法解答?”让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表示出为什么八分之三加八分之一等于八分之四,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为后面点拨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的一致性埋下了伏笔。

      余老师的这节课既尊重了教材,又对教材进行了拓展。理清算理之后,她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八分之三和八分之一可以直接相加减?从而引出只有相同分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这一知识点。但余老师并没有止步于分数的加减法,她又引导学生对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回顾,让学生直观理解都是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的知识脉络。余老师这节课既实现了对新知的教学,又实现了对知识的整合和延伸,突出了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的一致性,即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够相加减,实现了知识上的迁移。

第二节《鸡兔同笼》 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李湘娥

      当鸡与兔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数学故事?李老师的这节《鸡兔同笼》让我们体会到了学科之间相融的魅力,整堂课在学生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建立“假设法”这一数学模型,在举一反三中,感受数学的奥秘。

      首先李老师基于现实去设计教学,用《孙子算经》这一经典名著引出《鸡兔同笼》的趣题,让学生开课伊始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不仅体现的学科的相互融合,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5个头,94只脚”数据太大怎么办?利用“化繁为简”的思想把数据变小只有7个头,18只脚。可还是不知道鸡、兔具体有几只怎么办?先采用列表法一一去检验,得到“鸡有5只,兔有2只”的正确结果后,李老师拨开迷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原来每减少1只兔,增加1只鸡,总脚数减少2只;每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总脚数就会增加2只,再让学生们画图去具体感知,最后用假设法去列式解答。在悄然无声中李老师已经将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推理演示等多种数学思想渗透在教学之中了。

      结课时用小微课介绍抬腿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将本节课的趣味性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第三节《植树问题》谷城县汾阳路小学 唐雪薇

  唐雪薇老师别开生面的《植树问题》,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独到之处。唐老师利用乡村振兴植树这一主题贯穿整节课,灵活处理教材,把四个类型的问题整合放在一节课处理十分独到。

      一、唐老师利用手指和手指空诠释了植树问题中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在生活实例中来找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数学眼光。

      二、唐老师又利用张村、李村、王村的修路问题,自主让学生对同样三条50米长的公路,每隔10米进行植树这一问题进行大胆放手探索。将植树问题例1和例2整合为”直线型植树”问题,借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思想引导学生观察到直线型植树中因情况不同会产生三种不同植树问题,从而弄清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联性。那么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又该怎么处理?唐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把圆形剪开拉直借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棵树与间隔数一一对应思想成功转化为“一端栽一端不栽”的直线型植树问题。短短一节新授课就总结出了四种植树问题的解题模型,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不仅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关键性,也让学生在新授课中提前突破了单元复习课中的难点问题,可谓一举多得、别开生面。

      三、唐老师“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生生争做小小规划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有效的衔接了整堂课的教学调节,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节课让学生的眼光、思维、语言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谷城县教学研究中心的江保成老师对《同分母加减法》《鸡兔同笼》《植树问题》三节课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指导。

第四节《曹冲称象》襄阳市大庆路教育集团  蒋庆庆

  本节课教师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主题,进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加深学生体会轻与重,认识物体的质量,感悟质量的度量方法,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掌握度量单位的换算。

      第一环节老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在二年级语文课文中学习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又高又大的大象很难用称直接测出重量,7岁的曹冲想到可以用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运用到数学中“等量代换”的思想。在学习质量单位的同时,同学们将语文课本与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现学科间的联系,借助查阅资料背景,体会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并化身“小小演说家”从不同角度向大家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第二环节蒋老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常见的质量单位、常见的称量工具,分享一些超市的小调查,引入常见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让学生来估一估1克有多重。通过孩子们估的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去称一称这些物品并记录下来,再让孩子们去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

      第三环节估量大挑战,蒋老师先让学生估一估物品有多重,在通过“等量转变”的方式把估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最后通过质量大解密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可以用“等量转变”的方法和看物品净含量的方法来知道物品的质量。通过老师的质疑:2袋食盐有多重?引入千克和克的关系,让孩子们动手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第四环节挑战任务。蒋老师让学生装出1千克的物品,然后说一说是怎样变出1千克的,最后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

      学生对于质量的体验缺乏切身的体验,而没有亲身体验的知识多是雾里看花,停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蒋老师加强了称量的体验,通过估一估、掂一掂、拎一拎,反复尝试,大量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不断调整的学习过程,丰富了学生对于质量单位作为估量标准的“表象参考”,熟悉身边物体的属性,建立充分的数感、量感、形感,逐步形成估测的策略,培养估量意识,并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克与千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相等,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五节《0-5的数字王国》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  肖慧

  《0-5的数字王国》是一节单元整合课,涵盖了0-5的认识、比大小等知识,是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起始课程。本节课学科融合,以绘本故事为蓝本,大胆创新,以“五指精灵”这一童话形象贯穿全课,童话般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活动化的课堂体验,让这群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感受数学的魅力。肖老师打响了绘本教学的第一枪,也打响了幼小衔接的第一枪。肖老师挑战了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的第一人,也一直探寻在幼小衔接的路上。

      肖老师通过听童话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让孩子们猜一猜谜语,利用小手一起数,让孩子们一起数、倒着数,不知不觉带孩子们进入到“1国”。出示城堡图片,让孩子们找一找图中都有什么并按顺序描述。通过教师质疑:1国事物数量都有什么特点?来教学“1”的书写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最后选出可以表示“1”的图片。通过这一童话故事为线索,用同样的方法让同学们认识了2~4国,抽出了数字2~4,并通过拨一拨、写一写、摆一摆加深了这些数的认识。

    活动一:打造美丽的5国

      肖老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5国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来打造一副美丽的画。孩子们个个都激情澎湃,抢着争着去摆一摆,打造出一幅美丽的5国。接着老师通过变一变,把美丽的5国变成了0国。

    活动二:手指操游戏

      幼儿园的孩子们活泼好动,肖老师通过做手指操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都融到了课堂中。

    活动三:装饰巨人的腰带

      用自己收到的礼物去装饰白玉,再试着比较白玉与礼物数量的多少。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一对应,让孩子们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量的多少。

      肖老师以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达,在课堂上一次次引导同学们,相信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数学的种子。本节课依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找一找、数一数、辩一辩、说一说、想一想、猜一猜,既将数学的趣和用有机结合,还聚焦数学学科的特点,有序观察,而计数器的使用、计数单位的累加,数形结合、一一对应,使数学课堂更有浓厚的数学味道,使学生思想方法巧然渗透,为今后的数学学习迈进扎实的一步。

第六节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解决问题》宜城市南营中心学校  范云华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学生学生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退位减法的具体应用。范老师这堂课选材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们熟悉的各种活动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个过程让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从读取的信息中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会读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环节:范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合作意识的学习情境,在回顾“20以内减法”计算的过程中,顺利导入了新课。

      第二环节:教师在课前回顾题目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条件“4人合作完成”,再让孩子们读一读、找一找,找到题中已知的信息,然后让同学们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出题目的意思,16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对比知道,这个题中多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叫做多余条件,我们在做题时需要把它划掉。

      第三环节:根据做题的方法,总结出做解决问题类题目的步骤,让孩子们养成好的做题习惯。通过老师的质疑:今天的解决问题和之前学的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们对比发现,多余信息,找到做解决问题的方法。

      范老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素材。范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倾听、书写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画图法的教学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樊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肖艳老师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解决问题》《0-5的数字王国》《曹冲称象》三节课做了细致的现场点评。

第七节《时间在哪里》襄阳市三十九中  马杰

  《时间在哪里》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部分看钟表时间的生活经验,但对于如何正确看钟表上的时间和对于整时的认识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所以马老师以《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童话故事为线索,以绘本贯穿三个活动。

    活动一:时间在哪里

      课前,马老师用一段绘本动画的形式,表现出人的一生要经历从小慢慢长大再变老的过程作为导入环节,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时间的变化,随后提问:“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感受到时间?”孩子们举例:从早到晚,从春天到夏天......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原来时间就在我们身边呀!

    可是时间有长有短,我们该怎样记录时间呢?听一听老狼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会记录时间吧!

    活动二:时间在哪里

      1.整理钟面。马老师展示了一个空白钟面,并提问:这个钟面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们一起数一数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时针和分针的区别,使孩子们初步认识了钟面,为后面学习认识整时打下了基础。

      2.认识整时。在经历了钟面的初步认识后,马老师又播放了《老狼老狼,几点了》绘本故事,分别从老狼先生被吵醒、老狼先生享用早餐、老狼先生进入菜园的三个时刻,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整时,并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一认识整时的方法,一边认以便让孩子们动手拨一拨,使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充分学会认识整时。

      3.认识大约几时。在经历了整时的认一认、拨一拨、读一读后,马老师紧接着又以老狼中午点外卖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了大约几时,并渗透了“守时”的德育教育。

      4.感悟“时间与过程”的关系。这一环节,马老师以丑小鸭来老狼的钟表店取闹钟的故事,使孩子们感受时间的变化,了解1小时或几小时后是几时。

      5.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在这一环节,马老师以老狼一天经历了两个9时,使孩子们感受到上午9时和晚上9时的不同,体会到一天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当夜里12时的时候,老狼的一天结束了。

      6.拨一拨、认一认。最后,马老师又以两个活动:(1)我拨你认;(2)我说你拨。来使孩子们回顾本课对于整时的认识,在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教育孩子做事要细心,每次活动后,马老师都会以“学具归位”四个字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了一年级孩子上课玩学具影响学习现象的出现。只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活动三:计时工具的变化

      出示老狼的一天活动的钟面时间,使孩子们切实感受时间的变化。随后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我国计时方式的发展史,增加了孩子们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本节课的课堂内容。最后在一首欢乐的儿歌《时钟在说话》中,马老师结束了本课的教学。

第八节《身体上的尺子》保康县实验小学 刘慧娜

     《身体上的尺子》是二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课,刘老师甜美的声音和饱满的激情让听课会场一下子活了起来,开课的一句“孩儿们……、来老乡 你说”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兴趣。这节课与常规课不同,这是《身体上的尺子》第三课时学习成果分享会,紧紧围绕五把身体尺展开汇报。

      第一环节是活动分享,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课前测量的老师与某同学五把身体尺既身高、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一步长 的数据,让学生猜哪组是老师哪组是学生,经过对比观察学生很快正确区分。此时刘老师顺势进行了德育教育,教导学生健康饮食、积极锻炼才能长高长壮。之后学生继续汇报了五把身体尺各自的特点,聚焦身高、一庹长这一栏的数据还有展示了有趣的发现,原来人的身高大约等于一庹长。紧接着学生又汇报了课前自由选择身体尺测量的1米大约有多长,不同的小组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刘老师追问“为什么不一样”简短的一问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身体尺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环节“小神尺”争夺赛,不用米尺用自己的身体估测出一米长的丝带并剪下来。刘老师学具准备充分、活动要求讲解清楚,而后学生小组活动激烈,有的小组用身高测量、有的用脚长测量、有的用步长测量,课堂上合作探究开展有序,汇报展示真实有效。

      第三个环节身体尺大应用汇报展示,五个小视频分别呈现了学生第二节课的测量结果,既用脚长和步长测量跑道宽、用庹和拃两个单位合作测量文化墙长、用身体和拃测量栏杆高、用庹测量大树围栏周长、用脚长和步长测量走廊的长,视频边播放学生边讲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同的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和量感。

      第四个环节身体尺的延伸活动,此环节融合了语文学科知识,在一句句优美的古诗词中感受古人对尺的应用,同时也展示了恒大小学学生广阔的知识面和热爱积累的好习惯。最后以展示学生身体尺应用的独门小秘诀手抄报将活动推向尾声。课后延伸,教师为每位同学每课时都设计了一个学习成长档案手册,记录同学们的成长过程。

      刘老师的这节课是《身体上的尺子》中的第三课时,老师不仅要从遥远的山区保康赶到市区小学,为同学们上本章节的前两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这样一个创新探索的成果展现,正是有了她的勇于探索,敢于展现,才呈现了今天这样一节精彩的课堂。

      保康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兴芳对《时间在哪里》《身体上的尺子》两节课做了详细的点评。

  襄阳市小学数学教研员魏杰作活动总结,首先魏老师肯定了此次的活动的成功,然后结合《曹冲称象》《时间在哪里》《身体上的尺子》三节综合实践课做出点评与指导。为我们指明了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方向,确定了今后我市小学教研工作的新思路。

      最后魏老师寄语:鲲鹏展翅凌万里,策马扬鞭自奋蹄。让我们襄阳小数人扎根襄阳大地,阔步新征程,蹲厉奋发,笃行不怠,愿今后的课堂教学效果更美好。我们更深信,有各县(市、区)教研部门的精心组织,有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积极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沿着教改新方向迈进。相信作为襄阳小数人,我们一定能尽快地走过调整期,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继续走在正确、健康、高效的大路上。

      纵观本次展评的8节优秀课例,都聚焦了新课标下的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积累了学生的量感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相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保康教学团队的数学老师们一定学有所获,将宝贵的经验带回到教学一线,继续深挖教材,研读课标,以点带面辐射各自的教研团队,为家乡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教研团队:保康县小学数学老师

文字编辑:赵博 李欣 王欢 罗巧 熊晓欣

图片编辑:赵博 李欣 王欢

编辑审核:杨兴芳

阅读 10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