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双减”精神,落实 2022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与辐射作用,构建“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023年5月18日,大田县小学数学林翠霞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暨 2020 年市级立项课题“以‘思维可视化’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策略研究”研训活动,在领衔人林翠霞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太华中心小学,此行活动主题为“借助思维可视化,促进深层建构”,工作室成员、太华中心小学及建设中心小学相关年级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研训活动共三个环节:课例展示、评课议课和专题引领。
工作室成员建设中小蒋联桂老师和工作室成员第三实小李淑琳老师同课异构四年级下册《平均数》。
蒋联桂老师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中,蒋老师借助条形统计图,经过巧妙引导,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积累隐性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本质,探究出求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合并均分”的解答方法,并构建起关于求平均数的经验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李淑琳老师从生活中的数学入手,从学生收集空水瓶的情况中寻找代表数的活动,引入对平均数的学习。课堂上李老师让学生借助图形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把思维过程显性化,总结出移多补少、求和平分的方法,建立初步表象;然后利用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易变化、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等特点。整堂课,老师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的基础上,以可视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表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太华中小吴巧玲老师执教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吴老师由《曹冲称象》故事导入,启发学生可以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接着设计回忆大闯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面积、立体图形体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验转化思想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吴老师的课堂凸显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借助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将“点状”“碎片化”的知识联结成“网状”结构,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工作室成员实验小学王玉真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王老师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紧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放手让学生用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的方式,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多元表征展示思考过程,注重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提升。
交流研讨环节,四位执教老师先就自己本课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与大家做了交流分享。接着,与会老师围绕“借助思维可视化,促进深层建构”这个主题,对几节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言语表述等过程,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工作室核心成员周邦对老师作了最后点评。他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什么?怎么教?课堂上落实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从而构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生本课堂,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会表达的目的。他用课例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给与会老师诸多启发和思考。
工作室成员、市名校长叶聿祥开设《借助思维可视化助力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专题讲座,他指出: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画图表征”、“符号表征”、“动态表征”等操作过程,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教师的深度教学。他通过一些详实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次工作室活动期间,林翠霞老师针对六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策略,与太华中心小学的六年级毕业班的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交流。她重点分析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念各领域的复习要点,同时也指出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依标对本、夯实基础、精准练习、用心帮扶。通过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太华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进一步明确复习的要素与方向。
名师培养是点的凝聚,团队引领是线的延伸,共享智慧是面的辐射,点线面的结合,一定能使工作室成为培养名师的摇篮,优化资源的基地,展示成果的舞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工作室的各位老师携手同行,互助进步,终将成就最好的自己!
图片:杨美霞 林娜
撰稿:陈芳文
初审:周邦对 王玉真
终审:林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