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所以我党向来重视调查研究,我认为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查研究是我国站起来的关键。一方面,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化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由于照搬国外的“城市中心论”,湘南、闽西等地区盲目暴动带来了惨痛教训,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领导人冷静下来研究“左”倾向盲动主义错误,从井冈山开始调查、试行分田工作制度,才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之路;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是我党明确群众路线的“奠基石”,诸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等调研报告,都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深入一线撰写的调查报告,为我们筑牢了群众路线的基调,引领党和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第二,调查研究是我国富起来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烂摊子”,中共中央政治局汇聚集体的智慧,研究和讨论制定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国家首个五年计划的发展任务,才出现了李顺达这样的劳动模范,涌现了我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第一家机床厂等一大批工业骨干,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筑牢根本。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亲率调查组前往东北、到江苏、到浙江进行调查研究,发扬“问数字”和“爱算账”的优点,发现了不同地区和汇报中可能存在的虚假问题,解决了全国钢铁欠产、农业减产等问题,共同铸成了新中国发展建设的成事之基。
第三,调查研究是我国强起来的关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很多人提出了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在现代化建设方向问题上手足无措,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沿途调研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充分掌握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总书记亦是如此,从延安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再到浙江省,他跑遍了山山水水,“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的承诺背后是其几乎走遍全国特困地区的广泛调研,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战略,铺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事之道。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用心用情、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是我党永恒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