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港区张旭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报道之四十四
轻拾一片黄叶,拼接一帧剪影。看阳光明媚,享岁月静好;赴一场研修之旅,追一程心灵之交。在最美的暖阳里,与志同道合者携手,行走在教研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收获。2023年5月18日海港区张旭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走进鲤泮庄小学,工作室8位成员及鲤泮庄小学6位数学老师参与了活动。
本次活动分成讲课听课、教研,专题讲座三个环节。
首先由张蕊老师做课《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具有很强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老师的引领,也需要学生的探究;解题并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张蕊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始活动时,张蕊老师选择校园一角中的“三棵树”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从图片中能清晰地看出树与树之间距离都是5米,初步渗透“间隔”的含义,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张蕊老师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张蕊老师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通过分析例题,引导学生可以画图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
三、利用学生资源,加强生生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探究规律环节通过完成列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而课件演示线段图,不仅仅在于检验结果,更在于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植树问题的模型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课的最后,张蕊老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课后进行评课议课,每位老师对于本堂课进行点评,老师们思如风发,言如泉涌,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参考意见。
老师们认真聆听,思考斟酌,取长补短!每一次的活动对于老师们来说都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每一次的交流都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意义非凡!行路有良伴、梦始于初心。
最后,工作室一组组长张乐老师给大家做了一次精彩的专题讲座——《深度学习,新课标理念下的种子课》。讲座内容从两部分展开,一是关键词解析,二是如何实现深度学习。课题组成员认真聆听,思考斟酌,理解了种子课的含义,“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掌握了怎样判断哪一节课是种子课,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展的基点、发展的节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讲座以“字母表示数”为例,通过两种课堂学习做法对比,在比较中凸显特点,从而理解习以为常的课堂学习是怎样通过不断地完善达成深度理解的学习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每一次教研都是追思,每一次思考都是智慧,每一次交流都是成长。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丰富、多元、扎实的教研活动,一定会让每位老师探寻到各自新的“生长点”,让大家带着这缕光,再出发,深研课标,精耕课堂,行动研修,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