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眼镜引发的故事
作者/曹加慧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四实验幼儿园
“老师,你这副眼镜真奇怪,怎么跟之前的不一样呢?”
前段时间,我请假做了近视眼矫正手术,短时间内需要戴一副护目镜。今天上班,我把眼镜戴到了幼儿园,好几个孩子一直盯着我看,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要抓住此次教育契机,及时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对“独特”的眼镜进行了探讨。
这副眼镜和之前的眼镜有什么不一样呢?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直观的方法更适用。我从手机上找到了之前戴眼镜的照片,请小朋友将其和现在的样子作了对比。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眼镜大小不一样,这个大那个小”“眼镜架子不一样,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蓝色的”……紧接着,我拿下眼镜让孩子们轮流试戴了一下,“老师,你看我像不像一名潜水员”“我戴着像一名宇航员”……
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赶紧趁热打铁,借了邻班老师的近视眼镜再让孩子们体验,引导他们发现除了外观的不同,两副眼镜还有不同的“本领”。“老师以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因为老师的眼睛‘生病'了,需要戴上眼镜才能看得清;现在戴的眼镜叫防护镜,是用来保护眼睛的。”
眼睛为什么会“生病”呢?这个问题又引发了孩子们新的兴趣。我让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吃辣椒太多了”;有的说“因为喝水少上火了”;有的说“看电视太多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了科普视频,孩子们知道了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时间太长,眼睛有可能会生病;也知道了吃胡萝卜、不用手揉眼睛可以保护眼睛。刚好这天中午的菜里有胡萝卜,平常很多小朋友对胡萝卜不太感兴趣,但是经过眼镜话题的讨论,孩子们竟然把胡萝卜全部吃完了。我不禁感叹,生活教育的魅力真大!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新冠疫情居家期间,小朋友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当我担心孩子在家是否会因过多使用电子产品而影响视力时,在一次家园沟通中,有一位家长和我分享了这样一件事:以前孩子在家时,对动画、小视频比较感兴趣,经常缠着大人要看。这段时间,孩子像长大了一样,不仅自己不看,还告诉爸爸妈妈也不能看,因为对眼睛不好,会让眼睛“生病”。
没想到一副眼镜的故事已经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此我获得了启发,“一日生活皆教育”不是一句空话,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真挚热忱的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潜能,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获得全面发展。
本文刊登于《世界儿童·儿童教育》2023年2期“看见”栏目
主编有话说: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着教育,就像“眼镜”这个点,并没有预设目标,而是由生活中一件小事引发的教育,却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还意外地解决了“不爱吃胡萝卜”的问题。作为教师,只有对教育和生活的理解不断深入,教育实践不断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和心灵世界,才能使儿童的活动更加自主和投入。
首届“世界儿童”杯儿童教育叙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优秀作品可获得上刊机会
期待你的参与!
投稿邮箱:
ertongjiaoyu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