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学业质量评价——平城区八校召开第二学期数学阶段性检测质量分析会

平城区八校
创建于2023-05-18
阅读 3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纸笔测试是教育质量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在纸笔测试中达成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以评促教,使教学更具针对性,5月17日上午,平城区八校全体数学教师在薄晋伟校长和张志清副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分析研讨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挖掘学生错误背后潜藏的学习行为、思想品质等问题,进而落实在纸笔测试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效度,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业质量评价。

  张志清副校长提前布置了本次阶段性质量分析会的内容,要求每人选本班出错率最高的一道题进行分析,结合新课标阐释此题体现的核心素养及要求学生达成的能力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和学生学的角度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并以说课的形式进行说明(每人大约3分钟)。同组教师选的题不能重复,教师要把选的错题做成PPT。

  各位老师就本班的答题情况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大家踊跃发言,从错误原因、试题考察的核心素养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二年级教研组

  赵琦老师:我们本次采用课堂练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最大”的含义,对“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理解不到位。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理解“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这个规律是由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所决定的,是自然存在的,它本身其实就是有余数除法含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让学生亲历探索并发现这个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探索性学习的乐趣,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王翠琴老师: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相关经验并展开思考。在教学中要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1时、1分、1秒的长短,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主动探索并理解相关知识,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对钟面的深刻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量感。

三年级教研组

  李媛媛老师:此题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一共放几天寒假这个问题。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除了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解题思路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意识。

  王海霞老师:此题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对相关时间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具有感受时间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错因分析:可以从上午7:30起往后推430分钟,得到机器停机的时间是14时40分可以先把430分换成7时10分,再和7时30分相加,得到14时40分,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富有现实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丁日芳老师:这道题的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把学习内容综合化,提高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年级教研组

  杨翻青老师:解决这道题,可以先根据乘积最大或乘积最小确定两个乘数最高位上的数,再通过计算和比较,确定下一位上的数,最好确定剩下的一个数字应该为哪一个数的个位,进而找到答案。完成练习后,还可以让学生再写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并找到最大和最小的乘积,然后,引导学生比一比每次所组成的三位数和两位数,看看其中存在怎样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五年教研组

  宋文秀老师:探索规律第一学段的内容要求是“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第二学段的内容目标是“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第一学段编排的探索规律简单而有趣,规律不难发现且容易表达;第二学段探索规律的内容目标比第一学段高出很多,因为蕴含的规律比较隐蔽,需要通过“探求”来发现,而“探求”也成了这一学段探索规律内容与目标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助推,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画图、实验、猜测、验证、归纳等探索研究性的活动,从而在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收获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卢海霞老师: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交织在一起,会增加题目的难度。在这些概念的交织点处往往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易错点。这道题目考察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及综合运用。教师要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

  卢英老师:小学数学高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能够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属于难点内容,但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

  杜云霞老师:核心素养的实质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之处,在解决这些困难问题时,除了要求小学生日常学习中多积累以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断进行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不同的办法对问题进行解决。也就是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即便出现了解题错误、偏差等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并将这些错误的解题思路作为教学资源。

  吴巨老师:本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五个选项涉及学习过的四个单元的内容,要想做对,需要对基础知识点掌握的足够扎实。这就需要教师提升整合学习内容的能力,实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知识建构的目标。

  杨建英老师:分数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数形结合,可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探索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老师角度来讲,只关注了3/4千克是3千克的1/4,把3千克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一份,但没有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课标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运用知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说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机械的记住老师讲的内容,所以形式稍微变化就出错。教师应深刻钻研课标与教材,提升处理教材的能力,在读懂学生上下功夫。

六年级教研组

  闫明老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只有真正经历独立的数学探究过程,才能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和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比例尺》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站在数学学习的中央,使核心素养得到浸润式的培养。

  张瑾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考试后不留遗憾。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题,后面的其它题目中也需要认真审题。培养好的读题习惯,“读”就要认真读,仔细看,准确理解题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在学生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张海燕老师:这道题体现以下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空间观念的深化;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教师要带领学生系统整理圆柱的切面情况,梳理横切和纵切表示的意思;4.推理归纳“植树问题”的规律在圆柱切面的应用;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成果

  最后,张校长在活动中带领全体数学教师对本次阶段性检测与兄弟校做了细致的对比与分析,指出老师们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立足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大对试题的形式和测评内容的改革。要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测评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八校全体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群策群力,立足新课标,把学习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践工作,以教研促教改,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花,使八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图文:李媛媛   丁日芳   王海霞

审核:薄晋伟   张志清

阅读 3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