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在旅途 学在其中—记和安里小学五年级四班第二小组板厂峪研学游记

刘又齐🌱
创建于2023-05-17
阅读 4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5月16日,微风正好,阳光不燥,我们班的同学整装待发,开启了板厂峪长城研学之旅。

  在板厂峪长城上有一支队伍,他们是长城保护员,是长城的守卫者,是长城保护最前线的主力。我们的第一站就是由长城保护员为我们讲解板厂峪长城的故事,听了讲解我们知道了板厂峪长城其中一段是明早期徐达将军主持修建,用毛石垒砌而成,后来戚继光将军又主持重修,用砖包石修葺城墙,增设空心敌楼,烽火台,指挥台,他一边讲解,一边指向远处的空心敌楼给我们看。另外,长城讲解员还问了我们如何做好长城的保护工作,同学们都积极回答,有的同学说不能乱扔垃圾,有的同学说不能乱刻乱画等等,通过长城保护员阿姨的讲解我们懂得了长城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守护长城,将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传承是我们的责任。

  “红色的洗礼”,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板厂峪明早期长城的西南坡上,沉睡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杨来、李国宽、孙万福、张玉臣、陆振西等63名烈士。在板厂峪的研学过程中,我们班的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来到烈士墓前,祭奠长眠在此的英雄们。伴随着沉痛的音乐,全班同学脱帽鞠躬默哀,然后班长带领全班齐诵誓词,最后由学生代表为烈士们献花。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思绪万千,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您们用献血染红的,您们曾经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敬佩您,因为没有像您们这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快乐。我们要将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不负韶华,努力成为国之栋梁。

  来到板厂峪不得不提“长城上的美食”—桲椤叶饼。先由讲解员阿姨为我们讲解制作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然后我们自己取来材料和工具围着圆桌开始动手制作,先带上一次性手套,将叶子摆在手心,取一点玉米淀粉糊涂抹在叶子上,将糊用刮板均匀推开,然后放上馅儿,再将叶子对折,四边黏合,一个桲椤叶饼就制作完成了,在整个制作桲椤叶饼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专注和耐心,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高兴极了。离开之前我们将工具重新摆放整齐,桌面、地面整理干净,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奔向下一个项目。

  体验了制作和品尝长城美食,再向上走,来到了“穿越火线”项目,听到这个名字同学们都摩拳擦掌,尤其是男同学们,一边熟悉路线和规则一边讨论策略。这个项目由两组同学同时进行,一方为攻方一方为守方,进行一次后两组同学互换,再进行一次。我们组同学先作为进攻方体验,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先跨越障碍物,接下来走s路线通过警戒哨,最后要避开守方攻击,同学们在做任务过程中都热情高涨,默契配合,最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从“穿越火线”往上走一点,是“伟大的工程”项目。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排好队,听老师给我们讲解注意事项和规则。长城砖块除了要运送到指定的位置还要将其按照要求准确摆放。我们小组一部分同学选择人力运送,一部分同学选择用箩筐装砖块运送,队伍中一些瘦弱的女生一个人抱着三块长城砖飞奔到指定地点,箩筐里面装的砖块就比较多了,由几个男生合力抬着走,在这个简单的任务中大家都各显神通,很快需要的砖块全部运送完成,大家又七手八脚的将砖按要求摆放,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老师看完,夸赞我们观察细致动手能力强。通过做任务我明白了古代人们的艰辛,让我受益匪浅。

  时间很快来到了中午,稍作休息后我们来到了“神奇的工艺”项目,依然是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带队讲解,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古长城砖在烧制之前会刻字,标明年代、产地、窑厂名称、工匠姓名,这样做是为了追溯有据,因为长城砖的质量好坏关系到长城乃至一国安危,我们不禁赞叹,在古代竟然有这样严谨的制度存在,通过这些细节可以联想到古时对长城修建的重视。然后同学们3人一组,开始制作长城砖坯,第一步拼装长城砖坯模具,模具拼好后,将泥装入模具中,然后用铲子将泥抹平,这一步看似简单,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泥少了就会空心,抹平也是一个细致的活,要有耐心。然后拆开模具,一块长城砖坯就完成了。完成以后,工作人员会检查砖坯制作的是否合格。同学们在制作砖坯的过程中,手上衣服上都沾到了泥巴,但是大家都很开心。

  “远古的溶洞”,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鬣狗化石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出土的完整的化石在北京研究院,这里的鬣狗化石是仿品,我们安静有序的参观了化石馆。从化石馆出来旁边就是鬣狗洞,这是一座天然的石灰岩溶洞,洞口四周由大石块砌成,较狭小,上方有一块大的牌匾写着鬣狗洞三个大字。夏日的正午,洞外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走到溶洞口却感觉到了舒服的凉意,再往深处走,同学们不禁感叹真是别有洞天的福地啊!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洞内长年气温在13°左右,冬暖夏凉,四壁是天然的石灰岩,一条地下河清澈见底。除了这些天然的地质景观,这里还先后出土了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斑鬣狗化石,以及多种史前动物化石,极具研究价值。“远古的溶洞”,大自然的馈赠,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依依不舍的离开溶洞,我们开始完成“砖的传奇”任务。这个任务是将长城砖按照城墙的样子搭建。起初大家各持己见,一阵手忙脚乱的却没有摆对,队伍中细心观察的同学给出意见以后,终于完成了任务。

  在“水与火的考验”中,工作人员先带我们参观了长城窑址遗址,讲解了砖窑的结构,工匠把制好的砖坯呈“人”字形摆放在窑床上是为了让砖坯受热均匀,砖坯在烧制的4-5天里,烟筒里冒出的烟由黑色变成微红再变成红色,最终变成白色,最后要灌水使得修建长城所需要的砖变为青砖,这些包砖城墙,历经几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在参观和学习以后轮到我们实际操作了,全组队员每人拿了一块砖,有序的将砖在窑床上摆成了“人”字形,配合的天衣无缝,速度之快连来检查的工作人员都啧啧称赞。

  “祖先的遗产”,板厂峪长城文化展馆,是长城文物保护员许国华爷爷亲自创办的。里面陈列了许爷爷从长城上、鬣狗洞里和长城周边寻找到的文物和一些居民生活器具,里面有各种样式的长城砖,各种形制的石器、火器,汇聚了长城与民俗文化。许多的文物旁边都对该文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一边仔细的观察,一边在书本上描绘文物,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增长了见识,学习了文物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研学我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长城的精神,学习了长城文化,在每一个项目中探索、发现,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阅读 4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